信望爱联合圣经公会圣经中的植物和树木字典内容

回目录
标题0.1 翻译圣经中的植物
内容 圣经既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文学着作,这种两重性体现在圣经的每章每节之中,使得圣经翻译者处于两难的境地。经文的历史性把翻译者推向逐字逐句对应的形式对等翻译方法。然而,经文的文学性和修辞又把翻译者引向文学、修辞和诗学对等的翻译方法,意思是,使读者产生与阅读原作相同的情感反应。要获得这个效果,翻译者往往需要大刀阔斧地调整语句结构和表达方式。这里没有「皆大欢喜的中庸之道」,只有各种让人不满意的翻译方法,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对译本的历史性处理或文学性处理满腹牢骚的读者!

圣经中表示树木和花草的词语也逃不过这种两难。翻译者必须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这个词语的直接上下文主要是「修辞性的」还是「非修辞性的」?我们这里说「主要」的原因是有些经文很难分类。我们用「非修辞性」而不用「历史性」的说法,是因为后者涉及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在古代文献的语境中什么是「历史」。

翻译者的工作之一是处理术语,具体来说,是决定使用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来翻译这些术语(「归化翻译」),还是保留一点外来的奇特性(「异化翻译」)。度量衡单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圣经翻译者将犹太人的「肘」转换成英制的尺或寸(或者公制单位),他是在使用读者熟悉的度量衡单位将经文「归化」;然而如果翻译者保留用「肘」,这种做法就是将经文「异化」。中文圣经译本在许多情况下保留了「肘」。当翻译者使用“figi”(来自英文“fig”,中译「无花果」)一词而没有使用当地的对等词,就是将经文「异化」。整个译本的「陌生感」的程度,是由度量衡、词汇,甚至语法结构的归化或异化数量积累来决定的。

在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动态/功能对等」圣经翻译运动引入了一个新思维,就是「上帝说你的语言」。激进的归化翻译成为主流。可是,圣经翻译理论不断变化,现在的观点是:「异化」并不像人们从前以为的那样不济。过度归化的译文被视为误导甚或矫情,就像对孩子说话似的。但是,什么程度的归化最为合宜呢?这取决于利益相关者想要什么。谁是利益相关者呢?出版商固然是其一,然而长远来说,译本的潜在读者才是更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让我们把当前的问题问得再具体一些:翻译者的目标读者应划定在怎样的范围内?哪一群人应被视为选择圣经所用词汇的参照基准?是很少接触其他语言的农村人?还是居住在城市里面,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扩大了接触面,因而能接受许多不同观念的人们?

每一本杂志或书籍都有目标读者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该杂志或书籍背后的「权威」。圣经翻译也是这样。大部分欧系语言和英文圣经的目标读者,是能够适应希腊原文和希伯来原文术语的「陌生感」的人群。考虑到不同读者群体的需要,以及方便不同处境的翻译者参考使用,本手册在提出翻译建议时保留了一些灵活性,包含了不同的归化和异化进路。

然而,我们也讲求实际,因此刻意地强调要有规范;对于一部分学习翻译的人来说,做到规范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主要面向那些采纳「动态/功能对等」翻译方法的翻译者,并倾向于严肃对待修辞和体栽。

出版商制订了「风格指南」,因为认识到他们制订拼写、用字、格式和风格的一套规则可使出版物达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且也明白不同出版商的规则可能是不同的。同样地,我们提倡使用前后一致的翻译方法,但并不认为我们关于圣经专门用语的翻译建议是任何人必须遵从的。我们只是说,如果翻译者采纳这些建议,则译作符合21世纪初主流学术对圣经翻译的观念。



信望爱CBOL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