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舊約如何幫助我們爲「第三天」做準備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亞伯拉罕獻以撒》(The Sacrifice of Isaac),林布蘭,1635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1990年代,我還只是教會裡的青少年時,最熱門的新興基督教樂隊叫「第三天」(Third Day)。這個樂隊的名字看上去好像是主流樂隊「心靈蒙蔽合唱團」(Third Eye Blind)的即興重複(riff,譯註:音樂術語,指簡短重複的樂句),但是作爲基督徒,我們都知道「第三天」這個樂隊的名字從何而來:根據保羅所傳的福音,基督「照著聖經所記的,第三天復活了」,此爲「那最要緊的」(哥林多前書15:3-4,新譯本)。

我們都知道基督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但是我們可能對保羅說的這最後半段陳述並不那麼熟悉,我說的就是「照著聖經所記的,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4)。這不僅僅是在歷史中發生的一件事,而且是早已在舊約中預言過的。耶穌祂自己也在路加福音24:46中說了同樣的一件事:「經上這樣記著:基督必須受害,第三天從死人中復活。」

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舊約中哪裡記載了基督要在第三天從死裡復活?爲了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銘記舊約不只是用一種方式指向基督。關於舊約中的預言,那些明確的、清楚的是我們所熟悉的,比如說,彌迦書5:2:「伯利恆 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雖然細小,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為我作以色列的統治者;他的根源從太初,從亙古就有了。」但我們可能無法想到任何關於「彌賽亞第三天從死裡復活」的預言。因爲據我所知,舊約裡沒有一次這樣明確記載。

但舊約常以預表指向基督,譬如說宰殺逾越節的羔羊(哥林多前書5:7)以及建造聖所(約翰福音1:14)。這些事情都是耶穌所實現的。我相信,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4提到的「第三天」的經文應該被歸爲這種預表模式。

在舊約裡,我們發現上帝在第三天成就大事的一個規律,這包括了救贖的故事、啓示的故事,以及復活的故事。這裡有四個例子:

第一,饒過以撒

我們可能都熟悉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創世記22)。獻以撒是對亞伯拉罕一個痛苦的信心考驗:上帝命令他去做那不可思議的事情,到了最後一刻才用公羊替換了以撒做祭品。

這個故事呈現了上帝在受難日獻上耶穌的畫面。以撒被描述成是亞伯拉罕的「你所愛的獨生子」(創世記22:2;約翰福音3:16)。他背著木頭,而他將要被宰殺其上(創世記22:6;約翰福音19:17),然後當他詢問他的父親:「火與柴都有了,可是獻燔祭用的羊羔在哪裡呢?」亞伯拉罕回答說:「神自己必親自預備獻燔祭用的羊羔。」(創世記22:7-8)。上帝正是如此行。上帝放過了亞伯拉罕的兒子,但是祂並沒放過祂自己的兒子,而是爲我們眾人捨了(羅馬書8:32)。

但不僅如此,這個故事同樣描繪了耶穌的復活。亞伯拉罕告訴他的僕人,他和以撒都會回家(創世記22:5)。希伯來書的作者通過這句話推斷亞伯拉罕相信神會把以撒從死裡復活:「亞伯拉罕認定,神能使人從死人中復活,因此,就喻意說,他的確從死裡得回他的兒子。」(希伯來書11:19)

所以,從象徵意義而言,以撒是被獻上了,他也從死裡復活過來了。

創世記22章描述了以撒的象徵性死亡和復活的時間框架(創世記22:3-4):

亞伯拉罕清早起來,預備好了驢,帶著兩個童僕和自己的兒子以撒……起程到神指示他的地方去。第三日,亞伯拉罕舉目觀望,遠遠地看見了那地方。

這就是接下來所發生的。當然了,預表並不是精確的。對於以撒來說,所有的這些事都發生在同一天(不是週五,也不是週日)。但是,在耶穌身上發生的事,象徵性地發生在以撒身上。他的父親從死裡得回了以撒,同時,根據創世記22:4描述的,這件事就發生在第三天。

第二,降臨西奈山

在整本舊約中,一個神同在最偉大的時刻就是當祂降臨在西奈山的時候。這是一個尤爲重要的事件,因爲神把祂的律法傳給那些被祂救贖出來的人。見證過這件事的人應該會永遠銘記這一時刻。

神在出埃及記19章裡宣告了這個事件的時間框架。當人們終於到達西奈山腳下的時候,祂告訴摩西(出埃及記19:10-11):

你到人民那裡去,要他們今天明天分別為聖,又要他們洗淨自己的衣服;第三天,他們要準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全體人民眼前降臨在西奈山。

之後的事的確這樣成了。

這是截至當時爲止神聖顯現最偉大的一天——永遠不會被忘記的一天,而這件事也發生在「第三天」。

第三,「復活」以色列

以色列人從巴比倫被擄歸回有時會被描繪成一個復活的場景(以西結書37:11-14)。何西阿書6:1-2這樣描述這個復活事件的始末:

來吧!讓我們回轉歸向耶和華;
因為,他雖然撕裂了我們,但必定醫治我們;
他雖然擊傷了我們,卻必替我們裹傷。
兩天以後,他要使我們復原;
第三天,他使我們起來,
我們就可以活在他的面前。(以賽亞書6:11-13;40:1-2)。


他們承受了神的憤怒,在流亡中被砍下和殺害(以賽亞書 6:11-13;40:1-2),神應許在第三天使他們復活。

當然,這裡指的是以色列人從死裡復活,而不是彌賽亞。但耶穌就是真以色列人,亞伯拉罕最終的後裔。就像以色列人一樣,神在第三天使祂的兒子從死裡復活(欲知詳細經文的交叉引用,請看馬太福音2:15裡對何西阿書11:1的引用)。

第四,拯救約拿

約拿的故事——至少一部分故事——是眾所周知的。我們都知道約拿被大魚吞下,我們也都知道他最後活著從魚腹裡出來,然後成爲救贖尼尼微的器皿。

作者給我們約拿在魚腹裡時的時間框架:「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約拿書1:17)這樣的時間框架,強烈地暗示在三天後約拿必定會從(他自己所認爲的)「陰間的深府」(約拿書2:2)出來。(希伯來語中「Sheol」代表死亡之地,在希臘語中叫做「Hades」。)

你可能會質疑我前面給的幾個例子,但是這個例子是耶穌親自給我們的,祂連結了這預表的關鍵點:祂將約拿從陰間深府得救和他自己的復活聯繫起來(馬太福音12:39-40):

邪惡和淫亂的世代尋求神蹟,除了約拿先知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你們了。約拿怎樣三日三夜在大魚的腹中,人子也要照樣三日三夜在地裡。

不要過分糾結於耶穌從死裡復活並不是字面上說的三個晚上。猶太人計算天數是概括性的——耶穌在三個分開的日子裡(週五、週六和週日)死了的這個事實,足以在他們腦中解釋清楚什麼叫「三日三夜」。

關鍵點在於,正如約拿在第三天從陰間被吐了出來一樣,耶穌也是如此(約拿書2:2;使徒行傳2:27)。正如約拿成了尼尼微人的神蹟,耶穌也成爲他那個時代的神蹟(路加福音11:30)。

經上記著說

當保羅說基督是按著聖經所說的在第三天復活的時候,我相信他心中想的是這些經文——而且肯定還有更多類似的經文(列王紀下20:5;以斯帖記5:1)。誠然,只有約拿的經文在新約中被明確引用,但是比起限制只用明顯的經文建立舊約和新約在基督復活這件事上的連結,耶穌用約拿書1:17告訴我們應該要如何理解那些沒有明確在新約中被引用的經文。

空墳墓並不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尤其是在這件事曾發生過的情況下。以色列人不是沒有做好預備,不僅耶穌一再地告訴他們(馬可福音8:31;9:21;10:34),而且幾千年來神不斷地在第三日作奇妙的工,這不是偶然。相反地,當我們想到神以耶穌爲中心設計了整個歷史,而且所有第三日的拯救都指向他,應該能堅定我們的信心。

復活並且作王,耶穌是至高無上的。但不只是他,他是初熟的果子。終有一天,象徵性地說,那「第三日」的神蹟終究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在復活節,請記住這一點。




譯:Aisheng 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he Old Testament Prepares Us for the Third Day

賈斯丁·迪勒海(Justin Dillehay)道學碩士畢業於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現在於美國田納西州哈茨維爾市的恩典浸信會(Grace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