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地球憲章 大家一起來!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台灣長期以來的自我形象多是呈現出破碎與零散的記憶,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全球化的時代中顯得格外落寞。

 因為我們將過多的專注力放在政治與經濟的議程上,以至於台灣從此陷入一種「扭曲的存在性焦慮」中難以自拔。

 不論我們多麼努力維繫現有脆弱的邦交國,總是敵不過政治惡鄰的挖角與破壞;另方面,不論我們如何在曖昧的「蘇修」與激進的「固本」之間進行爭辯,永遠無法掙脫全球資本流動的經濟邏輯。如此週而復始地進行「與國際接軌」的努力,終將離不開薛西佛斯(Sisyphis)的悲劇命運。(筆者按,薛西佛斯是希臘神話故事中受宙斯咒詛的悲劇英雄,必須終身不斷地將滾落山底的石頭推至山頂。)

 如果說台灣與世界之間的距離,不能用日漸縮短的晶元直徑來仗量,也不單單在於股票市場資金開放度的評估,甚至不該以世衛組織大會中台灣記者群的陣仗為指標。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從何衡量起,甚至是從何建立起我們這破碎與零散的台灣記憶﹖

●地球憲章新運動

 2000 年,由一群熱情的年輕人所創立的「地球憲章青年團」(Earth Charter Youth Initiative),向全世界展現了一個新的連接形式。這是一個非政治性的新政治運動,也是一個非經濟性的新經濟運動,對於台灣目前亟欲與世界接軌的窘境而言,無疑是一個嶄新的契機。

 青年團所致力推廣的「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之所以是一種新的政治與經濟運動,實因於其有所底蘊的新價值。

 在地球憲章十六條原則當中,主要展現出一種「人性導向」的世界觀。就生態關係而言,將人性中基本的人權概念,外推至地球所有生物的生存權;就人際關係而言,將人性中基本的平等概念,延展至人類世界的所有政治經濟活動中。

 如此一來,政治不再是鬥爭的代名詞,而是實現人性尊嚴的管道;經濟也不再是剝削的同義詞,卻是共同生存的交往承諾。  在「地球憲章」的精神之中所看重的,並非締約國的份量,賴以維繫的也並非締約國的會費,因為締約的單位並非集體性的區域國家,而是地球上每一個有上帝形象的受造人類。

 在「地球憲章」的前設思維中,人類的價值絕不在於政治影響力的大小,更非經濟貢獻度的多寡,而是作為被造者的尊貴身分。

●委身於「永續」承擔

 在這個意義上,台灣與世界的關係重新被新的「真實」所決定!因為,台灣的真實除了是政治上被打壓的弱勢,經濟上被邊緣的英雄,更是國際成員中同樣具有上帝形象的兒女。

 這意味著,台灣的國際價值可以脫離被動認可的悲情宿命,從而轉向主動實踐出創造真理的永續意涵。

 「地球憲章」所致力實踐的目標,並不是屬於特定時空的方案,而是全體人類對「永續」的承擔!因為,「地球憲章」的意義完全不在於簽約的儀式,而是在於委身的行動。這不正是上帝在創造行動的高峰,向人類所揭露出來的永恆真理:「治理這地!」(創世記一章28節)嗎﹖

 台灣的教會需要重新調整我們對於國際社會的認定,因為從上帝國出發所建構的國際社會,其意義絕對遠超過狹隘的政治範疇,而是人類社會在上帝創造的大地中所展現出來的一切關係!

 若然如此,台灣教會的國度觀與復興觀,將會有著從聖經而來的更新觀點。既不僅喜樂於特會中振奮人心的信息,也不會膠著於無法成為聯合國會員的落寞,更是一步一腳印地將上帝永恆的心意實踐在每一個平凡的時刻裡。

●回應地球管理者使命

 當我們以實際生活的行動來簽定這份「地球憲章」時,我們將脫離偏狹與挫折的國際接軌記憶,真實地以承擔上帝託付的管理行動,來回應我們作為地球管理者的使命。並且在行動當中,見證上帝國勝於聯合國,「地球憲章」先於聯合國憲章的真實性!

 衷心期望更多的教會加入這個意義深遠的立約行動,不再滿足於愛宴使用環保碗筷的最低要求,亦或者是租車前往部分環保教會參加野外禮拜的偶然行動而已;而是進一步藉由讀書會的形式,逐條分享地球憲章中每一個條約的價值,以及如何實踐的具體做法。

 讓我們超越政治的邊緣角色,重新昂首於上帝所託付的地球之中!(編按:地球憲章內容可參考生態關懷者協會網站http://www.tce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