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敏雄 2010.02.07
前两周的周末,我和我太太去台北西门町的一家鞋店买东西,那个鞋店服务小姐的态度很好,不但不会胡乱推销一堆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而且会很有耐心地回答我们提出的疑问,并且从顾客的角度帮助我们思考怎样的鞋子适合我们,让人会很想跟他买东西。
不晓得是不是当老师的职业病,看到这样优秀的人才,我忍不住问这位店员:「你们公司需要统一训练吗?
店员回答:「我们公司的员工都要接受训练的」。
我问:「有没有一定要训练多久?」
店员回答:「我们公司没有规定一定要训练多久,要看店员学多久才能学会,只要学会就可以上线。像我刚开始是在这里打工,后来才接受训练成为店员。」
我问我太太:「你觉得鞋店老板会要求店员有怎样的学历?」
我太太说:「大概高中职毕业就可以了吧!但是我觉得刚刚那个小姐气质不太像高职,可能是不错的科技大学毕业的!」
我心里想:「有那个大学的科系是会说:『本系所未来出路是鞋店或卖场店员?』相信没有吧!但为什么毕业出路不能是鞋店店员这一项呢?说不定他当作不错,一年后就可以生店长或总公司的管理干部?」
后来,我又看到一家寿司店在徵求店员,待遇是每月28000元。看到这个薪资,我脑海里又不自主地响起:「这个待遇在现在算是不错了,不知道我们的学生愿不愿意来当鞋店或寿司店店员?他们是否会觉得所学非所用?」成人教育方案规划、成人学习理论、成人教学技巧等等知识技能,是否有可能增进鞋店或寿司店店员对某些商品的销售量?
在我的心中,这些问题的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在这个个人主义与消费文化并存的现代社会里,许多人购买某些商品或消费某些服务的核心目的,不见得是商品或食材本身,而是想找人讨论、倾听自己的审美观,或追求一种生活品味的认同。这时候,如果店员或销售员懂得关怀顾客、倾听客人讲话,甚至有能力运用一些温馨的方案行销商品,相信顾客下一次还是会来这家店买东西的,而这种人际互动不也是一种成长和学习吗?
也正因为最近经常跟学生们聊未来生涯发展的话题,为了让的学生能对非营利组织的成人或社区教育实务工作有更多的认识,昨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采访并拍摄了五位资深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故事。我问他们:当初为何进入社区成人教育领域?从事社区成人教育工作需要哪些的核心能力?以他们自己为例,是如何培养这些核心能力的?
在这五位资深社区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分享中,我发现他们都提到诸如:对事务的分析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对人与社会的热情等等。至于方案设计、课程与教学设计等等技术性的东西,有当然很好,但没有的话他们也愿意给新手机会。
另外,这些实务工作者也不认为大学或研究所就读某个科系,毕业后一定就得从事某项工作才叫做「学用配合」。事实上,这些优秀的实务工作者大学或研究所也多半不是念所谓「相关科系」,他们相信:「只要自己有料,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工作!但问题是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喜欢怎样的工作?」
听完这五位资深工作者的分享,我心中有很深的感触!「是不是一定要做什么工作才叫做『学以致用』?大学为何不能是一个培养『全人』的一个学习场域,而一定要与职业技术扣连?」或许身为大学老师的我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会让人觉得「说风凉话」,因为我没有学生们找工作的压力!
但我还是跟我的学生说:「如果现阶段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请记得一定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果可以的话,也很期盼你们愿意寄来给我分享。我也相信,日后当你再回顾这段日子的时候,或许这些苦涩的经验都将转化成你作为成人教师或讲师很重要的资产。因为我总相信,唯有生命中有经历过各种苦难,才有激励人的故事可以在课堂上分享.....」
跟同学聊完后,我想到一个有趣的点子:「今年五月看那个大学有办大型就业博览会,我一定要去参加!我要用我硕士文凭,以刚毕业的角色和在学社团经验去试试看,看可以得到多少业界的面试通知?这样或许可以测验一下我一直认为的「人格特质说」是否可行?不晓得这个行动结果会是如何,期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