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转寄

教会与教育事工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大纲

一、 教会组织是培育信徒质量并进的媒介
二、 全面性基督教教育事工
(一) 信徒成长的情形
(二) 各式资源的分析
(三) 教会教育目标的订立、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依归
(四) 师资人力的培训
(五) 组织行政的贯彻情形
(六) 评估
三、 经由组织结构发展并强化基督教教育事工
(一) 对教会整体事工的影响
(二) 加强教会信徒的联系与培养其对事工的关心
(三) 对社区的探索及开放
四、 蒙上帝祝福的基督教教育事工


内容

一、教会组织是培育信徒质量并进的媒介
  基督是教会的头(弗五 23),教会是身体,这身体又有合式的联络、百节各按各职(弗四 16)。由此而言,教会理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从教会历史来看,新约中记述「教会组织」中的职务(长老、执事等职)大约是主后 50 年以后所形成。主后 30 年耶稣基督钉死十架,约在三年后保罗悔改归主。此后约有 20 年的漫漫时光,教会都以口传方式进行宣道及教导的工作。信主的人数也愈加添,福音也因此从耶路撒冷、犹太传到欧洲各地。所到之处设立教会,每所教会为了因应培育信徒,教导信徒之需,于是选派长老、执事推行管理并关顾教会事工。

  创世记三十章记载,雅各运用资源,使自己从一无所有到丰盛有余、由零变富的经历,我们可从中窥见,他从决心让自己变成富有之日始,就预先安排计划并与其舅父协商,他更经由各种品质改良方法,使他的羊群日日增多……。这一种管理经营,就是一种有效地运作、组织所产生的影响。

  所以,无庸置疑的是,任何优良纪律的组织,都是促进一个团体在经营或管理达到最高目标的媒介。同理,教会中也需强而有效的组织以发挥最高的功能,并朝质与量同时成长进步的目标迈进。

  建立教会组织的目的,乃在于搭配各样恩赐、才干与性格各有差异的肢体,共同参与教会生活,以达到建立基督的身体及满足全人需求的目标
;简言之,就是统合教会组织与教会中每一位信徒相融为一之意。因为,教会的所有事工都是以人为核心,教会并不仅为了完成各部门的工作、以工作为组织的中心;相反的,教会组织有效地运用,是为求肢体间配搭得当,让信徒彼此均能享受服事的甘甜及适切的培育。


二、全面性基督教教育事工
  为了寻求肢体间配搭得当,以实践宣道、教导、敬拜、团契及事奉等活动,首要条件必需全面性地探讨评估教会的「体质」,其过去所面对的困境及现在未决的问题,还有未来的可能性。放眼看今日无论大中小型、乡村与都会形态的教会,大都设有各种委员会;有灵修、总务、关怀、教育……等。设立这些委员会目的是为帮助教会能克服过去的难处,并能积极推动教会的脚步以发展未来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各委员会是为助使教会能全面性地规划并分工推动事工而存在。由此而论,教会中所有教会事工理所当然责属教育委员会了。教育委员会必须全面性思考并探索教育事工的可能性。

  全面性基督教教育事工须奠定「以信徒为中心」的理念,完整规划并实践教育的功能,才能助使信徒成长。因此,在事工推动过程针对基督徒的成长、各式资源(诸如人力、财力、社会等)的分析、确立教育目标、教育课程的安排、教材的选择、师资人力的培训、教学方法的可能性、硬体设施、组织行政的贯彻情形、评估资料的存留参考等等,这些虽言细微,实则皆为不可或缺之要素。兹大略分析如下:

(一)信徒成长的情形:

  评估工作中须要对「历史」背负的责任是留下各式可参考的资料,供传承及策昼之参考。因此应找出并依据教会前人所曾留下的资料,了解并探究教会信徒在过去所会面对的困境,信徒的实际需要。

  例如:松年大学阶段的信徒其生理、心理、社会、灵命上的需求及困扰,绝不可能全部等同于壮年或青年阶段信徒之情形。80 年代的中青代信徒所面对的困扰,绝对有异于 60 年代。

  每一个教会都会有一套惯有的思考模式及行为取向标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因素不见得都跟信仰、神学见解有直接的关联,反倒可能是因袭日久的传统习惯、领导者的个人风格所养成。所以,推动教育事工的同时,不能不从历史的遗产中创新。当然每一个年代历史的教育领导者应该负起责任为「历史的轨迹」写下一笔。

  除了教会历史的产物,教会尚有外在与内在、客观与主观等等的条件左右着事工动态,有如:教会所在地理位置、所属社区型态、目前社会大环境、社区中所盛行的风气对信徒的信仰型态、身心状态的影响度如何?教会确实提供了一个适切的团契生活供给信徒发挥自我的园地吗?信徒对教会的事工参与程度如何?评估信徒成长情形时不可忽略上述所提及的层面。

(二)各式资源的分析:

  在教会中有多少人力被埋藏在「对教会没有认同」的冷漠之中?教会中信徒成员的专长、专业能力,有谁是理想的主日学老师?谁是适当的青少契辅导、谁是信徒小组的小组人选?这些隐藏待掘的人力很多时候都被埋没于对教会及事工缺乏认同,也有时候是因不适才、不适任造成更多的教会困境。

  教会信徒对社区、对社会整体的关心及投入程度如何?许多教会因限于经费财力问题无法展现所规划的宣教事工蓝图。但有更多的教会是「有愧于管家的身份」,对于教会拥有大量的「库存」经费而感到满足与自豪;很多时候教会所呈现的风气叫信徒不懂扮演管家的角色,对于上帝所赐财富仅于「埋土求心安」。对于经费的运作如何促使教会内外事工达于美善,更缺乏经营之道,如此夫复能言拓展实践宣教?

  信徒活动及所关怀的若仅止于有形组织的教会境内,当然就无法明了社会之于教会的互动。社会动态对于社会宣教事工的助力、阻力为何?教会所在有多少的社会资源可成为运作、推动事工时的绝佳媒介?抑或教会中从牧长及至信徒仍怀抱「清教徒」的心怀不与之「同流」?

  无论是教会所属或社会所有之各式资源,予以掌握并善加运用对教育事工会是一个偌大的助力。

(三)教会教育目标的订立、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依归:

  整体教会教育事工的目标根据什么标准、什么需求而定?为了达到教会各阶层信徒成长之目标,教会应设立年度教育目标,依据年度目标而设计、安排适龄及适况的教育课程;要有良好的课程内容当然要有可供参考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所安排的课程中,相关因素是教师人员的恩赐专长及教学方法的运用、学习环境硬体设施的完备程度。教会依据这些因素所设立的教育目标应该以能促进信徒委身落实基督徒生活,实践宣教使命为依归。

(四)师资人力的培训:

  一个设有坚强阵容的教会组织,纵有其雄厚财力、庞大的人力组织、完善的硬体设施、良好的教材教具,但是唯独少了背负「教育事工主要骨干」之责的教师同工,则无法成就一个完善的教育事工。教育事工中最主要的、最基层的就是担任教导的人员,教导者纵横于贯彻教育目标与受教育者之间,而其他相关于教育事工的措施也是为他们而运作。所以每一个担任此重责的教导人员都应该是称职的服事者。

  很可惜的是,许多教会很难掌握发展教育事工的关键 ―― 培育师资。单谈培育师资首要进行的工作是招募同工。招募新的同工之前,先行评估目前的教育事工缺乏哪方面的长才,哪方面的事工在推动过程中有感吃力,哪方面的事工无法拓展?之后,对于主动献身投效教育事工者及所招募的新同工都应予以长期的栽培。

  招募新同工或期待信徒中不断有主动献身者回应事工,有如下可行途径:
  1. 在讲台公开的呼召,牧长不断在讲章中论及教育事工之于教会的迫切性,教会信徒顺服圣灵引导而投入自己的力量参与服事。

  2. 个别邀约,在信徒中发现有可能成为同工的人,就可自牧师、长执、现任教职员共同推荐并进行邀约。

  3. 利用教会的公布栏、主日周报、各团契文字刊物、聚会活动、生动醒目的海报来传达招募的讯息。
  招募之后,应有计划地进行「准备事奉」的长期性培育事工。许多教会因现况所限,对师资人员不但没有任何的培育课程,反其道而行是只要有信徒愿意投入,即给予一个「头衔」、「职位」。如此一来,造成相对影响的不仅教会事工的恶性循环,同时无法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更可能因为这些投入者在新鲜感丧失、一时兴起的热忱消退、无法提供良好教学品质压力下,纷纷打退堂鼓而使教育事工陷入比先前更窘困的境地。所以,针对新投入教育事工的信徒及现职教育者的长期培育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五)组织行政的贯彻情形:

  虽然教会全面性的基督教教育事工必须奠定「以信徒为中心」的理念,但是,是否能有效地传达教育的预期目标,绝非单凭藉「人」对「人」的口头教学即可。确实建立组织的功能、贯彻行政的效率目的就是要帮助教育事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管家职份。若能在推动事工之前,确实评估教会的「体质」而设计一个适切的组织,透过组织的运作,让构想、计划适合整体信徒的需要,并让执行的结果臻至最大的果效。

  限于篇幅,下述仅就目前教会都甚为熟悉的主日学教务事工,谈行政组织的重要性。主日学在早期施行对象单以儿童为主,乃至目前发展以全体信徒为对象,如此的发展便必须具备有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但是,行政组织之目的乃为求教学之工作得到顺利的推行,所以不应繁复,按个别教会的人员分配适当的职务并作编制上的增灭,如此便能达到训练新同工接棒,又能产生「小组动员」(Team work)的作用。

  环顾今日教会组织,尚未有任何一个部门或团契,能像主日学一般,为全体信徒提供有系统、整全地研读圣经真理的机会,因此主日学应继续持守这个独特的教导功能,也盼望教会教育主事者能认真且彻底地面对各种困难,以更新及重整主日学的功能。

(六)评估:

  任何计划、构想付诸行动前,或多或少都会有文字书面的记载或企划蓝图。在活动过程中、活动结束后也都应有客观的评估并诉诸以文字,才能对「历史」有所交待。教会的任何评估资料或文字记载是拓展未来事工可能性的最佳参考。因此,评估及记载的工作不可或缺。


三、经由组织结构发展并强化基督教教育事工
  上文中已多有论及教会的事工的多面性,无可否认的是,地方教会因组织结构的不同,对事工投入的比重也有不同的取向。因此,究竟要强化或发展教育事工须依循何种原则?要强化到何种程度?这些都是参与教会教育事工的人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教育事工对整体教会事工上所具有的特性,下文建议三个原则,以为地方教会在教育事工强化与扩展的参考:

(一)对教会整体事工的影响

  教会教育事工以有利于教会本体为优先考量,一方面应考虑为教会培育接班人,而有长期的培育工作,如此才能为教会建立稳固的根基。因此,要从另一方面发展对教会整体事工有所助益的工作,例如:推行家庭宗教教育、扩展青年信徒参与事奉的途径、培育妇女信徒参与事工决策运作的能力。如此,教育事工就不会仅是关联于儿童而独立发展的一环。也就不至于造成教会事工的失调,而导向畸形发展的教会形态。

(二)加强教会信徒的联系与培养其对事工的关心

  所言「教会整体」就是意谓着现实生活中的一群主内弟兄姊妹。这群因着主的大爱而共同过着团契生活的人,他们彼此之间联系情形及热络程度如何?他们参与事工的动机强度如何?他们对教会事工的关心程度如何?他们果真清楚教会整体事工的动态及传承吗?教会活动的设计可曾考虑局部或短期招募父母信徒参与关心?若让信徒透过邀请而「业余」性地参与教育事工的服事,最能收呼吁之功效。

(三)对社区的探索及开放

  教会要如何屹立在二十一世纪,高唱科技文明却是道德败坏、人心失序的非文明社会?教会要如何与社会有所关联互动但不失信仰原则,确属难题。当中所要把握拿捏的依准见人见智,再加上个别教会因着自身「体质」回异,因此要慎审思量。但是无论如何,教会必须向外拓展,已经是当今教会事工之急切所需。

  教会或许可以衡量场地或设备的周全程度,开放时间与空间供给社区人士使用,并以此开放一个无形的心灵空间,让社区人士沐浴于基督福音之中。教会更应、衡量财力、物力、人力之资源,响应社区一些公益活动,以加深社区对教会的印象,更能因此拓展信徒与社区人士的接触面。

  教育工作者应教导信徒认知:无论任何场合,都是宣扬福音真理,实践宣教使命的好时机。因此,教会以最诚挚的热忱参与非宗教性的活动,就是有技巧而不失光明的传扬福音、拓展事工。

四、蒙上帝祝福的基督教教育事工
  教会除了顾及整体事工外,并需思及强化和拓展。因此,所需要的当然是坚强、完整的组织及行政功能。良好的组织透过有效的管理,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把理想与计划付诸行动,确实推动后能达成事工的预期目标。但是,每一个与教会组织相关的细胞成员都应该了解,组织是死的,组织会因为时间、空间与人为因素而僵化、顽固而无效率,反会形成一种对教育事工具老化、拖延、腐蚀的杀伤力。

  「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四 6)对于耶和华上帝给人的应许,我们清楚:来自人类科技文明的产物 ―― 组织行政管理,其实是上帝赐予人的礼物,但这样礼物绝对无法也不能取代上帝的摄理与掌权。今日教会中基督教教育事工的成败,最重要的仍是上帝的灵运形其中与否?运作组织推行事工的人,若愿意顺服于主的圣灵,顺服于上帝的权柄,其手中所推动的教育事工必定能从上帝支取动力、蒙上帝祝福。



参考书目
  1. 易启年着,「教会儿童教育事工」,天道书楼。
  2. 总会两千年福音运动推行中心「宣教大会专题文集」,人光出版社。
  3. 胡志强着,「成人主日学质量并重的增长策略」,永望出版社。
  4. 李不易着,「长执信徒训练手册」,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教育委员。
  5. 吴梓明着,「迈向 90 年代的基督教宗教教育」,华人基督教宗教教育促进会。
  6. 萧克谐着,「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论」,道声出版社。
  7. 邓敏着,「认识基督教教育,证主福音协会。
  8. 夏忠坚着,「教会行政与企划管理」,长青文化事业公司。


讲师介绍:

台南神学院道学硕士
曾任东宁教会牧师、长老会总会教育干事
现任长老会总会助理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