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浅谈教会青少年的「流失」问题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 陈述一个事实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安瑟伦曾对神学下一个注解:「信仰寻求了解(fides quaenerens intellectum,英译为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我们必须不断的去探询、研究、了解在信仰上遇到的问题。信仰,让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去思索为何生?为何死?如何活?何去何从?死后的世界?等等问题,这是每位基督徒信仰必经之路,而这条天路历程,不只用在追寻与上帝的关系,同样的,在人的方面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信仰是团体性的,一同结连在耶稣基督,必须和其他基督徒一同追寻,如同一块拼图,在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少了任何一块都不行。

既是如此,观看今日教会生态:「看高不看低」、以奉献金额去决定在教会的地位,显然是绝对错误的事,套用一句佛家用语:「众生平等」;在上帝面前,我们都是最特别的,何来地位之分?然而事实却非如此。教会的长执永远都是奉献最多、地位最高或是学历最高的人轮替。不知您的教会是否也是如此?

越有传统的教会,似乎此风越行明显,也因此,「德高望重」的长辈自然看「轻」青少年,在长辈的眼光中青少年成了「轻少年」,似乎越传统的教会会友平均年纪越长,因为我们是「长老」教会啊,那,年轻人呢?到哪去了?或许这番话略嫌过重,但愿事实不是如此,是笔者想太多了。

● 这不是一间教会的问题

有一间教会的少年团契,兴盛时期可以到达50多人,教会充满活力、朝气,因为有负责、用心的辅导在带领;曾几何时,这个团契聚会只剩下不到5个人,但是开长执会时,这个问题没有被重视到,原因是白版上的人数永远写着10几、20人,长执「虽不满意但勉强接受」,殊不知道团契的惨状,已经沦落到没有人关心,团契不像团契,来了也不知道要干嘛,许多契友来教会晃一圈,又走了……

千万不要庆幸自己的教会未落到如此田地,这不是一间教会的问题,是许许多多教会青少年团契的问题。牧长、长执只会叫青少年服事,做这个做那个,却甚少不关心、栽培、造就,青少年团契预算一直砍、一直缩减,青少年想要什么,就用怀柔政策:这个下次再说、这个用不到啦、这个太浪费了……来搪塞,您若是这间教会的青少年,会「认同」自己的教会吗?会愿意留在自己的教会吗?

● 从认识/了解做起

再问几个问题:您或教会的青少年,知道教会的长执有几位?认识他们吗?同样的问题问牧长、长执认识自己教会的青少年吗?或许答案也跟青少年一样:知之甚少。

青少年也有认识/了解信仰的权利。青少年的关顾不只是牧长、长执的责任,却必须从牧长、长执身上做起。牧长、长执必须教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教会,认识/了解长老教会,认识/了解我们的信仰,认识/了解教会的弟兄姊妹,绝对不可放任、漠不关心,采取放牛吃草的态度,因为青少年不像不像成熟的大人,比较需要带领,青少年凡事都在摸索、学习,却是最好教育、栽培的时期。

马可福音十章记载耶稣说: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耶稣看见就恼怒,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路加福音九章记载门徒在争论谁为大时,耶稣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路九48】当我们在教会想居首位时,岂不更应该关心教会的青少年,甚至主日学学生吗?

今日教会没有青少年,明日青少年没有教会。教会有一句话说:「现在长辈是教会的栋梁;未来10年青年是教会的栋梁;未来20年主日学小孩是教会的栋梁。」今日教会若不重视青少年、主日学儿童,20年后还有教会吗?今日青少年不是不愿意来教会,而是不了解为何而来、不了解来教会的意义。

教会不能只重视受洗的会友,或是有奉献能力的会友,短视近利,忽略了传承、栽培、教育下一代,要让青少年或是儿童重新回到教会。如何做起?可从认识/了解做起,重新搭起友谊的桥梁。诸如:每一位长执认养一名(或两名甚至更多)教会青少年,去关心、去认识/了解他们,鼓励青少年来教会。聚会中,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长执时间,带查经也好,交谊也好,透过长执与青少年互动,知道青少年的需求,也让青少年认识/了解自己的教会,从认识/了解到认同,自然愿意留在教会。
诗篇一二六章5节:「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没有用心的耕耘,哪来欢呼的收割,用心栽培,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也适用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必须受重视,必须受关怀,必须受信仰栽培。带领青少年,不要再忽略嗷嗷待哺的这一群,让青少年回到教会,从「认识/了解」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