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爱论坛》

| | | | 转寄

记者之死与错谬的职业伦理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台视记者平宗正在纳坦台风报导的公务中不幸罹难,对台湾新闻从业人员带来许多的冲击,特别是针对记者在采访时所面临的危险评估,更是成了各界讨论的焦点。

 其中焦点多集中在台湾媒体激烈竞争下,为了争取更好的画面、更具收视优势的视觉效果,记者往往不断挑战安全与道德的尺度。

 如此一来,影像与观众之间就陷入了一个非人性的职业沦丧漩涡中。长此以往,观众误以为记者理当出现在灾难现场的危险边缘,因此就更强化记者与公司高层视「危险为己任」的错谬迷思。

危险新闻的迷思

 其实,在这一连串「危机新闻」转变成「新闻危机」的历程中,曝露出的问题远比记者人身安全的维护来得严重。

 从上次艾利台风导致大桃园地区缺水,水公司员工吴金钮为了复水抢修,5天不能回家休息最后过劳死,而这次为了监控纳坦台风动态,中央气象局技士张朝彦也不幸殉职,我们看见职业与工作者之间存在着极度扭曲的关系。在这个扭曲的职业关系中,工作者无法从工作获致价值与安全,甚至工作转而压迫工作者的价值与安全。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职业伤害形式。

扭曲的职业伦理

 这种职业伤害,并非仅仅是外在不良的工作环境,或是工作意外加诸身体的残障,而是威胁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与生命安全。进一步来说,职业伤害包含了职业对一个人的存在品质,与存在意涵的扭曲。

 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是建立在加工出口产业,将家庭生活工厂化的结果。不论是在加工厂超时工作影响家庭生活,还是将手工加工带入家庭生活,两者都让人无法将工作与家庭摆在谐的关系之中。

 长此以往,工作者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仅仅框限在职业的领域之中,为了追求这种狭义的工作价值,甚至主动牺牲了自己生命的安全。台视记者的死、气象局技士的死、水公司员工的死、还有许多辛勤工作者的死亡悲剧,不断地对着这个错谬的职业伦理提出无言的控诉。

 台湾繁荣的经济奇迹,不应当建立在职业对工作者伤害的基础之上,毕竟在工作业绩的竞争表象背后,真正能够竞争的是工作者,而不是表面的业绩。

关心生命甚于工作

 因此,对企业主、媒体高层而言,关注第一线工作者的安全,并主动付予更高的价值,并应只属于提高成本的范畴,更是提高竞争力的范畴。而对于第一线的工作者而言,更是需要深刻地感悟,工作的价值包含着工作者自身赋予的层面。不应当将自己的价值、甚至是安全,完全交付职业决定;而应当在其中看见工作者付予工作以价值。

 这世界第一个工作者,向人类世界展现出来的工作者形象,是主动的、尊贵的、和意义深远的,「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世纪一章3―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