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自私与舍己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虽然大部分人会觉得自私是不好的行为,但它已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台湾俗语说:「日头赤炎炎,随人顾性命。」如果你不懂台语,国语也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私,是以自我为宇宙中心,凡事都以「我想不想要」、「我喜不喜欢」为惟一考量,说话永远都以:「我」为主词。

基督徒常用四律作传福音的工具。它确实很方便,也把福音的重点讲得很清楚,很多基督徒都用过它。我印像最深的是四律的最后一页,上面有一张代表生命宝座的椅子,过去都是「我」坐在上面,成为基督徒的意思是「我」下来,让「上帝」坐上去,管理我们的生命。如果真让上帝坐上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出现很大的翻转……

我说很大的翻转,是因为从此当我们要做抉择的时候,不能再问自己「我想不想作」、「我喜不喜欢」,而只能问:「主啊,我当作什么?」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把生命的主权交给上帝。

可是问:「主啊,我当作什么?」有个危险,毕竟我们不是上帝,上帝所想与我们所爱可能有很大距离。请看看你身边的人,有谁跟你的想法是百分之百的相同呢?就连最亲密的伴侣也会意见不同。

很多时候基督徒祷告不得应允,会生上帝的气,觉得上帝很过分,不把我想要的给我......如果上帝可以拒绝摩西、大卫、以利亚的祷告,为什么不能拒绝我们的祷告?

我想如果要上帝应允我们的每一个祷告,除非我们所思所想完全和上帝相同,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像上帝一样全知全能,所以我们的思想也不可能都和上帝一样。

要是上帝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应允我们每一个祷告,上述那三个人可就要抗议了:

摩西:「为什么不让我进迦南地?」
大卫:「为什么不让我儿子活过来?」
以利亚:「为什么不让我死了算了!?」

当我们生上帝气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上帝从宝座上拉下来,让「我」坐回宝座上面,对着上帝发号司令。我们把上帝当成一台自动贩卖机,我投入祷告,他就必须掉出我想要的东西,没掉东西出来或是掉错东西,我们会认为是他的错--到底谁才是创造天地的主宰啊?

更严重一点的情况是,当我们问上帝:「我当作什么?」得回的答案不只是我们想不到的,更令我们后悔提出问题。偏偏,我们知道上帝说的永远是对的......这时候我只好一再提醒自己,虽然我不想做,但我已经把生命主权交给上帝了,那还是去做吧,而且他说的是对的。

举例来说,这社会有「不公义」的事,有需要「怜悯」的人。的确「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并不轻松,是很麻烦的事,是必须付上一点代价的事。但是既然上帝说我们要「行公义、好怜悯」,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而不是袖手旁观的说:「关我什么事?」

耶稣说:「谁愿为首必做众人的仆人。」、「左手做的不要让右手知道」我们会不会觉得这观点不合时代、太过卑贱、太不出名了?现在都是做「领袖」,都是盖「大教堂」的时代,倘若上帝呼召我们一辈子默默无名的服事,我们可会愿意?特别如果我们有那个能力作更多服事的话,我们更难去降伏自己,做一种看似浪费、卑微的工作。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些长期在异国服事的宣教士简直是神人哪!听他们分享可以体会,他们在工场不能被完全的了解(毕竟是外国人,思考模式不同);在本国也不是很多人可以了解他(没有相同的经验可以引起共鸣)。但是他们依旧坚持在那儿,牧养着为数不一定很多的羊群......

决志、受洗都是一次就完成,可是生命主权的交托却不是一次可以完成,而必须常常提醒自己。每一次祷告求问上帝:「主啊,我当作什么?」都是对我们信心的考验,也是一次生命主权的交托。

如果我们为了照上帝的意思而行,必须舍弃一些事物,那就舍弃吧。这世界上「真正不可少的」只有一件。保罗说:「我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很有趣也可以说是吊诡的一种现象是,当我们以为自己为耶稣舍去了某些东西,有所缺乏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竟然得着的更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