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与生活》

| | | | 转寄

从祭祖到「记」祖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清明节是在春分后的第十五天,大约是在国历的四月五、六日左右。 传统上,人们大都在这一天扫墓祭祖,将祖坟周围的杂草予以清除修整,摆放祭品,并有些祭祖仪式进行。对于一些基督徒或慕道友,清明节这天会感到压力颇大。因为传统的祭祖扫墓仪式中参杂许多非基督教的内容。好比烧纸钱、点香、拜土地公等异教风俗,基督徒便无法随行。但不参与这些仪式,在亲族眼中就成了数典忘祖、不仁不孝的大罪人。而基督信仰的死亡观认为,人死了就是睡了,等候耶稣再来与大审判,最后与主同复活。因此传统的扫墓祭祖对基督徒而言,就只剩杂草清理修整的工作以及鞠躬敬礼两项,似乎较难显示对祖先也拥有同样深厚的敬意,以及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心情。

其实清明祭祖,基督徒还是有很多事情可用来表现其纪念祖先的心 意。例如在坟前举办个简单的家庭礼拜。从祷告、唱诗歌开始,接着短讲,内容则纪念祖先的佳言懿行,也重新回顾祖先对子孙的期望,最后默祷结束。这绝对比起传统流于公式化的「祭祖、但不识祖」的扫墓仪式,或许还来得更有意义。而家庭礼拜结束所收的奉献,则可以捐到医院、孤儿院、老人院、监狱、…等慈善机构。用这种对外的关怀行动来纪念祖先,来表现对祖先的感恩。

在台湾佛道民间信仰为主流文化的环境里面,做基督徒或多或少一 定会遇到传统习俗观念和基督信仰之间冲突张力的困扰。不仅于私的清明节扫墓问题,于公的农历七月(鬼月)公司行号机关学校也常见有法事举办。遇到这类压力时,基督徒可以向上帝祈求赐下更多的恩典,叫我们的信心不退后,拥有足够的承受力;另外,也可向上帝祈求智慧,寻求与制造与他人的沟通机会。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平常的生活表现。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 是只有清明节当天短短的几个小时才能呈现。其他久三百六十四个日 子,更足以让我们透过关怀亲友、对长辈嘘寒问暖来表现我们爱的实践力。一时的被误会与不被谅解,就当作是自己的十字架去忍耐承受。然而基督徒有主的生命,就像人点了灯,光芒不可能不照亮出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终究周围的人都能体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