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教育》

| | | | 转寄

主日学教师应有的心态和准备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大纲

前言:基督教教育的方向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

一、教会的二大功能:宣教与教导(马太福音28:19-20)

二、基督教教育的教科书及内容(提摩太后书3:16-17)

三、哲学基础:所有的真理都是本于上帝
  约翰福音14:6创世记1:1箴言3:19-20
  罗马书11:33-36箴言1:7

四、主日学老师的一瞥

一个门徒,当他被完整的教导后,应当像他的老师(路加福音6:40)

五、学习的基本原理

 
内容

前言:基督教教育的方向是使万民作主的门徒


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曾经参加成人主日学的师资训练,教会请来Gorden Cornwell神学院的老师前来授课。他讲的一堂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我讲的重点大部份就是那时学习得的。今天我只讲几个重点,希望留时间让大家有更多的讨论。


一、教会的二大功能:宣教与教导


  很多人都说这是传福音的大使命,其实这个大使命明显地包含教导。马太福音28:19-20记载耶稣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这里提到世界的末了,地震的时候,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是世界的末了?上周嘉义发生大地震时,我人刚好在嘉义。因为有一个读我们研究所的医生,我们派他到溶剂厂,就是中油的溶剂研究所去帮忙,有一些事情我必须要跟他们研究所的所长商量,所以就到嘉义去。刚好我坐在那里跟他谈的时候,地就大大地抖动,抖得很大。我赶快跑到大柱子边去躲避,过几秒钟地震停了。所长马上打电话到台北报告。打去的时候台北正在震动,他就知道震央不在台北,过一会儿我们就知道震央在嘉义。

  这里说,使万民作我的门徒,给他们施洗,教训他们遵守,一直到世界的末了,可见不只是要传福音,也要教导。

  再看以弗所书4:11-16,这是在谈教会,教会怎么样可以像一个有生命的团体,不断地对社会、对教会里面的人有好影响?以弗所书4:11-16说,「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上帝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

  这里除了讲到在教会里要不断地长大成人之外,还谈到在教会中要如何彼此互助。基督徒只要有一颗谦卑的心,管理好自己的这一份,在我的看法,按照圣经,他就可以得100分了。到底要如何管好自己的这一份?这需要不断地学习。我觉得主日学的教育方向应该是「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终生服事」。服事不拘大小与形式,可以做宣教,也可以是教会里面的一个螺丝钉,来帮忙成全别人。

二、基督教教育的教科书及内容


  基督教教育的教科书及内容最主要是圣经,提摩太后书3:16-17说:「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三、哲学基础:所有的真理都是本于上帝(All truth is God's trusth.)


  或许有人会问,圣经的真理会不会跟一般的学问不一样?圣经的真理是否属于另一套真理?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当然圣经这本书不一定会谈到物理化学、或是数学生物。但是上帝的道是整个Universal truth 的基础。上帝的真理不是只有圣经,所有的真理都是本于上帝。如何生活,圣经里都有记载,可是圣经就像约翰福音21:25所说的主耶稣一样:「耶稣所行的事还有很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圣经所记载的只是上帝真理中有关人生的部份,因此我们在做主日学教导时,可能需要有各方面的智慧。请看约翰福音14:6创世记1:1箴言3:19-20罗马书11:33-36箴言1:7


四、主日学老师的一瞥


  一个成功的主日学老师是怎样?请大家先写下来,然后一起来分享。

廖怡亭:



我比较强调的是心态,因此我第一点写的是,他必须是一个有mission的人,第二点,他必须有爱心,第三,他必须有智慧,第四,他必须愿意投入服事。有些基督徒,他不断地在学习,自己吸收很多但是缺乏付出,很可惜。
谢甄嫔:

我觉得一个成功的老师要有爱心,对学生要有吸引力,对圣经要熟练,不然会被学生问倒。
王铃琪:




一个成功的老师,要会帮助他的学生实践他们所学习的圣经真理,能够控制他们的学习环境;因为环境如果太混乱的话,学生就学不到东西。例如,我参加福音队教孩子的时候,有的学生注意力会被其他地方吸引走,老师需要把他拉回来。因此控制学习环境很重要,老师一定要有一些秘笈才行。
陈香伶:

我对老师的要求是他的行为及他对神的信心上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因为他本身能够行出来,学生才会觉得老师讲的话可信。
王荣德:
是的,一个成功的主日学老师就是学生的一个model。
吴玟桦:





以前我有一个主日学老师,他很能带动气氛。我觉得能带动主日学的气氛很重要,如果台下一片冷冷的,台上的人讲得很高兴,气氛就会很奇怪。其次,老师要能发现儿童的天份,我说的那位老师绘画画得不错,又很会弹琴,他就在主日学里发现会弹琴或者是会画画的孩子,给他们机会来服事。像我就是这样被发现而步入服事的阶段。发现孩子的天份,让他一起来服事,这一点很重要。
许明基:








有时孩子说的比老师还棒,老师只是经验比较多,用经验来跟孩子分享。像我在公司工作,有不少大学刚毕业的,他们刚开始工作时都很害怕,因为缺乏经验;他们虽然知识很多,但是不知道如何应付政府或者是外在的社会。我常告诉他们,不用怕,多问就是了。只要肯问、肯学习,自然就会了。其次,主日学老师要关心孩子和他的家庭。第三,我认为老师应该要能够维持教室的秩序,玩的时候尽情玩,上课就是上课,要坐好。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是过动儿,要求他们坐好是可能的,孩子也需要安静才能够吸收上帝的教训,如果吊儿郎当,好像是来玩的,可能学不到东西。
武茂玲:









我认为主日学的班级秩序不应该由老师来负责,而是有一套共同的规则,大家来遵循。刚才廖怡亭讲到一个有渴慕心的基督徒,不见得愿意服事,因为他一直在充实自己,这好像是讲到我本身。当然我也在改进当中。我发现主日学老师多半是年轻人,很少是成年人或是事业有成的人出来服事,因为他们都快被自己的事业操死了,没办法再服事。主日学实在需要这样的人出来服事,但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时间。怡亭说,心里要渴慕,可是也要有愿意服事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回归到「愿意」的心,如果「愿意」的话,他就会想办法把时间挪出来,也会想办法怎么样让主日学的学生有规矩,也会想办法去认识学生,找出他的特性,他一定也会想办法用爱心来对待学生。
杨淑君:
你是针对教小孩子而说的吗?
武茂玲:

也不全然,我所说的可以有两个层面,教小孩子或教大人都可以。不过如果讲到规矩的部份,可能就着重在孩子这一个层面。
王荣德:




服事可以不拘形式,我在921震灾时到埔里,遇到一个日本来的女孩,她只会讲一点点华语,跟在一个医疗站旁边服事。她说:「我不会做什么,我就帮你们扫地、扫厕所。」那已经是地震的第五天了,她就是在那里打杂,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服事。可见服事是看当时上帝给我们的情况来定,我们需要量力而为。
杨淑君:





我觉得应该有些人去把教会每一个人的才能找出来。像我妈妈,她会烧饭,她在教会的工作就是烧饭,每个月轮一次负责主日中午的爱餐。她们教会会用心想如何让大家在一起,每个人有不同的服事;有的人专门负责打扫,有的人去关怀老人,这是我们教会做不来的,但是她们就可以做。最好能够每个人在教会都看到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而不是在教会许久还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潘锡安:


我想,一个好的老师他必须是一个好的学生,他一方面在教,同时自己也在进步,这样他才会教得更好。第二,他需要先肉身成道,但是还要再回来道成肉身。有的人肉身成道之后就没有回来帮助人。
武茂玲:
可不可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肉身成道」?
潘锡安:
你听道完了,记起来,然后实践出来。等等,我这样讲好像也不大对。
梁望惠:

你是不是借用张德谦牧师的话?他上次说,很多神学院老师都是肉身成道。
潘锡安:




对,我的意思就是这样,如何把它变成具体的东西很重要。第三,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善于教导,把握各种时机、方法和教具。所以教室不一定是有黑板、粉笔、板擦;不是只有那样才能才能学习。第四,要善于引起学生的动机,例如抓住孩子的注意力等,让他们觉得来学是一件有趣的事。
王道仁:

一个成功的主日学老师是能够使学生或别人从他身上看见并认识上帝的人。刚才大家所列的都是它具体的结果。
武茂玲:
这个model相当有挑战性,学生看到我们,他就愿意相信有神。
王道仁:
我补充一点,按学生不一样的状况来帮助他,就是因材施教
王荣德:


因材施教不但对年轻人如此,对老年人也一样。我希望我年老时,一样可以有学习。刚才我们所念的圣经:「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其实是一辈子的。
武茂玲:




我觉得主日学老师,应该不是只focus在一个班级,我发现有很多的教导,都没有提到主日学老师应该也要尊重主日学的体制。这样讲好像很俗气,但是我们就是一般的常人,在这个体制下服事,主日学老师不是单打独斗,他应该是在整个主日学的架构里面,他应该要遵循,或者是认同,或者是参与整个主日学理念的建立,并follow它的体制。
王荣德:
不过体制之下还是要有一点弹性,当然共识还是需要的。
武茂玲:


儿童主日学的部份,规矩的建立很需要,有些老师擅教不擅管,有些孩子蹦蹦跳跳的,有的孩子上一半就跑掉了,要怎么样有共同的方式来帮助这个孩子,很重要。
梁望惠:
主日学需要设立训导部门吗?
武茂玲:
















我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有些孩子的行为不是很恰当时,需要有人出面,把他带开,好好的跟他谈。有的教会是校长出面,效果相当不错。可是我们教会很少这样,变成学生常常会去挑战老师。你看得很清楚,学生也看得很清楚老师会出什么招数。最后演变成有些孩子在外面就是在外面,他可以不进来。到底要不要让这个孩子进来?做老师的由于需要不断地处理这样的状况,这个孩子最后还是留在外面;只要他现在不要吵到别人,就算了。但是这样的处理对这个孩子并没有帮助。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感到很疑惑。主日学一个星期只有一次,不是天天来,如果是天天,孩子这样的行为一定可以矫正过来。所以,有专人处理是很重要的。即使是成人,他们也一样要遵重主日学的体制。主日学的精神在哪里?教会的周报常常刊登一个目标,希望人人传福音,有目标但是行不出来,我到教会时就会觉得压力很大,干脆不去看它。因此,对这个教会的向心力和一致性,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躲在自己的圈圈里去做。像刚才淑君讲的也很重要,教会里如果能够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主日学老师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主日学校长帮助每个老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我觉得这都需要回归到正常的行政体系。
王荣德:

刚刚所读的以弗所书4:11-16,就是在讲这一点。要用爱心说诚实话,要照着个体的功用彼此相助,在爱中建立自己,这就是服事的伦理。


  其实大家都已经谈到,一个成功的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当老师自己碰到困难时,学生在看你如何表现、如何应付这个困难的环境。例如,如果你是一个震灾的受灾者,你如何面对这样的环境,学生都在看、在想,你如何按着圣经的真道,靠主渡过难关。以英文来说,一个成功的老师就是一个model。纵使是一个很顽皮的学生,他也是在观察,我这样manipulation,老师是如何应付我、如何面对这种情形的。总结来说,一个门徒,当他被完整的教导后,应当像他的老师(路加福音6:40)。


五、学习的基本原理


  这个三角锥称为Dale's cone。刚才我们有很多的互动,如果光光老师一个人讲,那就是最上层的口说的符号,学生很容易忘掉。如果用幻灯片,那就是加上视觉的符号,再放录音,就加上耳朵听的。再进一步就是动态的,电影、电视,或者是展示图片,让学生去看。像这样,愈往下面,感官的使用就愈来愈多,而且愈来愈实际。再往下面还有到现场参观、示范表演等,还有角色扮演、演剧,让学生自己揣摩剧情中人的心情。最后是有计划让他自己去实验设计等等。这就是Dale's cone,他的理论是说,当学生用最多的器官时,他的学习效果愈好。

  所以主日学教师应有的心态,就像这样。其实教会不是只有作宣教而已。从刚才我们所念的圣经就知道,大使命不是只有宣教,还有一个是教导和学习。我们都了解基督教教育的教科书内容就是上帝的话。所有的真理都是本于上帝,这句话给我很多的思考和学习,意思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圣经当然是生活的伦理,但实际上我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应该也可以到达圣经以外的东西。所有的真理都是本于上帝这一点也带给我一个很大的看见,神迹并不是只发生在超自然律;我们经常以为,好像当我们在科学上懂得愈多时,上帝能做的事情就愈来愈少,其实不是这样。自然律也是上帝造出来的。这就带给我很多的鼓励。我们在科学上的学习只是去了解上帝所造自然律的大概情形如何。主日学老师的预备就是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终身服事,做学生的model。


回应与讨论

梁望惠:
经过「主日学老师一瞥」的讨论之后,如果不敢当老师了,怎么办?
杨淑君:


对啊,当model好像很严重。不过,任何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是model,不只是主日学老师。放在这样的立场来想,才会觉得我去当老师也没有关系,因为我有我个人的特质,我是不一样的。
廖怡亭:



那应该是一个目标。就好像我们成为基督徒之后,被称义之后,就要走向成圣之路。道一讲的是一个目标,不断地往这个目标走。不可能说,要成为那样的人以后,才去当主日学老师,如果这样,大概只有耶稣可以当主日学老师了。
杨淑君:
耶稣也要道成肉身。
许明基:









上帝给每个人都有判断能力,我们不要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只有我做得最好、跟你讲,你跟着我走你才会走。我有一个同事,他小时候就跟爸爸一起去种田,一直到初中、高中都还要下田;他自己想,再这样下去不行,如果不认真念书念到某一个程度,可能一辈子都要辛苦地作农夫。「坏竹也可以出好笋」,父亲是作农的,他也可以有好的成就。或者说一个家庭的父母很喜欢赌博喝酒,孩子回到家没饭可吃,爸妈都去花天酒地,如果孩子有自觉的话,他也有可能改变,不会像他父母亲一样。所以上帝也给每一个都人有判断的能力。我们好像都忽略了这一点,以为来到主日学的都是没什么知识的。其实我们只要做模范给他看就可以了。
武茂玲:






我还是觉得每个人有他的缺点和优点,我们一定要互补。主日学如果带动不了大家有这样的精神,体制的作用无法产生,我的意思是,大家如果有一个共识时,我们在这样的目标里去互动,那时model 就很容易产生,不需要给自己一个压力,马上要道成肉身,但至少要在这样的精神和状态之下去运作。例如,每个学校都有校训,像我们学校很强调马偕精神,到底什么是马偕精神?每个单位都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阐释马偕精神,老师们就知道怎么做比较会符合马偕精神。
王荣德:
你的意思是主日学没有什么共识。
许明基:
马偕是谁学生都不知道了,还谈什么马偕精神?
武茂玲:

对,就是这个意思,包括耶稣基督的道理,学生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阐释。
王荣德:






刚才望惠说大家都担心说做得不好。其实圣经里从来没有说每个人要做得多好。圣经里说的是,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林前4:2)。耶稣对好几个人得救了以后,有人回来问他说,我应该怎么办?耶稣也只是要求,你按着应该做的去做就好。上帝在圣经里教导我们的是,我们有一个谦卑的态度愿意学习。因为我们已经努力在做了,只要我们忠心,就100分了。剩下来的就交给上帝。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限制,如果要要求多好多好,就没有一个人能做老师。
梁望惠:
如果老师做得太好,学生也不敢做学生了。
王荣德:
对啊,有忠心的态度就好。

 
讲师介绍:
美国哈佛大学职业医学博士
曾担任成人主日学老师
现任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