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

| | | | 轉寄

第七課 撒母耳:偉大的先知與士師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本課目的:

    探討撒母耳的生平與事奉,從他身上發掘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1. 說出撒母耳的一個重要貢獻。
    2. 舉出一項撒母耳值得學習之處,訂定計劃於本 週內試行。

▲相關經文:撒母耳記上 1:1-16:13、19:18-24、25:1

▲本課金句:撒母耳記上 2:30b

    和合本:

      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

    現代中文譯本:

      我一定看重那些尊敬我的人,輕蔑那些藐視我的人。

    台語白話字:

      In-ui chun-tiong Goa e,Goa beh chun-tiong i, biau-si Goa e, i beh siu khoa-khin.

    台語漢字:

      因為尊重我的,我欲尊重伊;藐視我的,伊欲受看輕。

▲本課大綱:

    一、你對撒母耳的印象如何?

    二、撒母耳的出身與生平

    三、約櫃被擄

    四、撒母耳的事奉

    附錄:難題試解

▲討論與分享(請擇題討論):

  1. 如果你看到教會有許多問題,有些牧師長執並未照聖經教訓來行,你會有怎樣的 感想?你會怎樣做?你的信心會因而動搖嗎?在黑暗的社會或教會裡,你仍然願意做 上帝忠心的僕人與兒女嗎?(參見撒上 2:12-36、3:1)
  2. 你對基督徒佩帶十字架或其他聖物的看法如何?你覺得它真的能夠帶給人平安嗎?

  3. 事奉上帝的人應當如何管教子女?現代和古代有何不同?(參見撒上 2:12-26、8:1-3)
  4. 你從撒母耳身上學到什麼?請舉出一點來分享。

▲課程內容

    一、你對撒母耳的印象如何?

      相信大家都聽過撒母耳這個名字,至少聖經裡有兩卷書以他為名。你對撒母耳這 個人的印象如何?請用一句話描述出來。不管你知道多少都沒關係。「學習」就是要 從「不知道」變成「知道」,或是從「知道一點點」變成「知道多一點」。只要有學 習就有喜悅。請你試試看:

      現在,我們要從聖經來看撒母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出身如何,他所處的 時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他怎樣服事上帝,他的貢獻如何,聖經對他的評價如何。

    二、撒母耳的出身與生平

      撒母耳出生在一個家庭,卻在另外一個家庭成長。他的母親不能生育,因而吃了 很多苦。她向上帝許願說,如果能生育,就要把孩子獻給上帝。撒母耳就是這樣求來 的,他自從斷奶以後,就在祭司以利家學習事奉。這兩個家庭都各有特色:

      (一)親生父母:

      撒母耳原是以法蓮人,父親名叫以利加拿,母親名叫哈拿。在歷代志上 6:27-28 提到他們原屬利未支派,可能他們是住在以法蓮的利未人。這個家庭是個敬拜上帝、 事奉上帝的家庭,這可從下面幾點看得出來:

      1. 他們全家每年都上示羅敬拜祭祀萬軍之耶和華(撒上 1:3)。可能你會說,這有什 麼稀奇?以色列人不是家家都如此嗎?不錯,申命記 16:16 曾記載以色列的男丁要 在除酵節、七七節、住棚節,一年三次在特定的地方朝見上帝、敬拜上帝。但是經過 士師記那段黑暗的日子,還有多少以色列人這樣遵行,實在很難說。更何況當時祭司 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不敬畏上帝、又犯姦淫(撒上 2:12-22)。在這種 氣氛、這樣惡劣的環境底下,換了別人,早就不願意再獻祭給耶和華了(參看撒上 2:17 和合本聖經的小字), 他們這一家卻絲毫不受影響,仍然每年上到示羅敬拜上帝,實 在難能可貴。這也顯示出他們敬拜上帝的真誠。你是否見過教會中有類似的情形 呢?你能夠像以利加拿和哈拿一樣,在這種情形下仍然全心敬拜事奉上帝嗎?
      2. 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在遇到最大困難、最大挫折的時候,懂得向賜生命的上帝呼求 。創世記 30:1-2 記載雅各漂亮的妻子拉結,在遇到同樣的困難、不能生育時,她的 反應是責怪雅各,惹得雅各生氣起來。哈拿不是這樣,她唯獨仰望上帝,因為她知道 賞賜生命、創造生命的是上帝。由於她的信心和倚靠,上帝不單賜給她撒母耳,後來 她又生了五個孩子(撒上 2:21)。「撒母耳」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上帝聽禱告」,實 在是有特別的意義。哈拿的這個經驗對撒母耳一生一定帶來重大影響。

        至於撒母耳的父親娶了兩個妻子,並非他不愛原來的妻子哈拿,而是因為哈拿不 能生育。在當時的習俗,妻子不生育是一件很嚴重的事,甚至有被休之虞。以利加拿 並不因為哈拿不生育而輕看她,反而更加愛護她、安慰她。他娶另一個妻子是順應當 時的習俗為留後代,不能以今日一夫一妻道德的標準來評論他。今天的基督徒亦不應 以此作為娶妾或發展婚外情的理由。主耶穌教導我們夫妻結婚,二人成為一體是上帝 設立婚姻的原意。瑪拉基書 2:14-16 也說上帝賜給人「一個」妻子,是願意人得虔 誠的後裔。

      (二)以利家:

      由於撒母耳母親哈拿所許的願,撒母耳一斷奶就被帶到祭司以利面前。他還是孩 童就住在示羅,侍立在耶和華面前,只有一年一次,他父母到示羅敬拜上帝時,才與 家人相見面(撒上2:18-19)。當時以利年紀已經很老了,由他的兩個兒子擔任祭司。 這兩個年輕祭司的行為,年幼的撒母耳看得一清二楚。聖經說他們不認識耶和華,既 然都當祭司了,怎麼會不認識上帝呢?原來聖經所說的認識指的是深入、親密的相交 ,就像夫妻關係一般。祭司不認識上帝,這對撒母耳有何影響呢?他可能常常把這件 事放在心上,左思右想,到底那樣的行為對或不對?為什麼祭司也會這樣?再這樣下 去,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後來有神人來見以利,述說上帝要降災禍給以利家的事(撒 上 2:27-36),這些話撒母耳一定也都聽到了。就當他在思想這件事時,上帝在夜裡 呼喚他、向他說話,讓他知道以利家自招咒詛,災禍必臨到。撒母耳因此更加敬畏上 帝。生長在像以利這樣的家庭,能夠不受壞的影響,是撒母耳難能可貴的地方。可能 他也承受了親身父母的特質吧!這對我們有何啟示呢?不論我們出身如何,所處環境 如何險惡,只要敬畏上帝、專心仰賴事奉祂,不但可以不受壞的影響,還可以發揮正 面的影響力。

      歸納起來,撒母耳的生平有下列八項重要的事件:

      1. 出生:撒上 1:1-28,約在 1090 B.C.
      2. 被召:撒上 3:1-17
      3. 做先知和士師:撒上 3:19-21,7:15-17
      4. 和非利士人交戰:撒上 7:5-14
      5. 立掃羅為王:撒上 9:1-27
      6. 膏大衛為王:撒上 16:1-13
      7. 自白與勸導:撒上 12:1-25
      8. 撒母耳死:撒上 25:1

    三、約櫃被擄

      在撒母耳剛事奉上帝不久,以色列百姓有一件重大的事情發生,就是他們宗教生 活的重心--約櫃--被擄。

      (一)約櫃的結構與內容:

      約櫃又叫法櫃,是摩西按照上帝所指示,用皂莢木外面包金作成的,大小有 2.5 x 1.5 x 1.5 肘,約 122 x 76 x 76 立方公分。它必須用扛抬,櫃上有兩個張開翅 膀的基路伯,中間就是施恩座。約櫃原來存放兩塊法版(出 40:20),後來加上一罐嗎 哪(出 16:33-34)及亞倫發過芽的杖(民 17:10)。

      (二)約櫃的意義:

      約櫃被安放在會幕的至聖所內,是上帝向祂僕人顯明心意的地方(出 25:22,出 30:36),它也代表上帝的同在和引領。當以色列百姓出埃及在曠野行路時,上帝的 約櫃曾在他們前頭行,為他們尋找可歇腳之處(民 10:33-36)。而當約書亞率領百姓 入迦南地,要經過約但河時,約但河的水曾經在上帝的約櫃前斷絕,讓以色列百姓步 行過去(書 3:1-4:7)。負責照管約櫃的是祭司,連利未人都不能靠近約櫃(民 18:1-3)。 祭司進到約櫃前事奉上帝有一定的規矩,並非隨時可以進去(利 16:1-5)。這是因為 上帝至聖至榮,可頌可畏(出 15:11)。

      (三)約櫃被擄:

      既然約櫃代表上帝的同在,它怎麼可能被擄?撒母耳記上第四章記載以色列人抬 約櫃出來與非利士人打仗,非但沒有獲勝,連約櫃都被敵人擄去了。這對以色列人而 言,真是顏面掃地。當天以利父子三人都身亡。以利的媳婦深切地體會到:「榮耀離 開以色列了」(撒上 4:21)。

      原來以色列人錯把約櫃當做護身符,卻不知未遵照上帝旨意行,即使有約櫃同在 ,亦不能支取上帝的能力。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亦不應將任何外在的物件當做上帝同在 的絕對保證,而應持守信仰內涵,遵行上帝旨意,如此才能真正享有上帝的同在與祝 福。

      你對基督徒佩帶十字架或其他聖物的看法如何?你覺得它真的能夠帶給人平 安嗎?可能它有某種程度安定人心的作用,但我們不能忘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 中尊主為大、遵主教訓來行。畢竟能夠賞賜福氣或降災禍的是上帝,而不是任何外在 的東西。

      (四)約櫃被送回:

      約櫃在非利士地七個月,發生許多奇事,諸如非利士人的神像仆倒在約櫃面前, 非利士人生痔瘡等等。最後它被禮送回到以色列地(撒上 5-6 章),放在基列耶琳山 上、亞比拿答家中。這個事件顯出上帝遠超過眾偶像,其能力與威嚴並不因約櫃被擄 而受限制。事實上,上帝並不需要人服事,祂自己能夠彰顯大能。這是約櫃被擄又被 送回的意義。

      有關約櫃種種的記載,羅斯特(Leonhard Rost)在 1926 年提出約櫃發展史(Ark Narrative)的概念。他指出撒母耳上 4:1-7:1 和撒母耳下 6 章,可能是看管約櫃的 祭司留下有關約櫃種種事蹟的記載,目的是要讓百姓明瞭約櫃的來龍去脈。這兩段, 羅斯特將它合稱為約櫃發展史。

    四、撒母耳的事奉

      撒母耳從出生就被母親獻給耶和華,他一生忠心事奉上帝,幾無瑕疵:

      (一)心態上:他完全順服上帝,在幼年初得啟示時如此,晚年百姓求立王時亦然。百 姓求立王等於不要撒母耳再領導他們,這對撒母耳的打擊很大。(你遇見過類似 的打擊嗎?你的反應如何?)撒母耳在這種情況下的第一個反應是禱告上帝。上 帝指示他,只管依從百姓,撒母耳就照樣行(撒上 8:1-18),這裡顯示出他一向順服 上帝、服事上帝的心意。

      (二)政治上:撒母耳是最後一位士師(撒上 7:15-17,12:11,徒 13:20),他曾膏立 以色列的頭兩個國王,掃羅和大衛,並且為以色列百姓制定國法,寫在書上(撒上 10:25)。 巴斯德曾說,以領導一個國家之誕生而言,撒母耳的重要性只有摩西可以與之比擬(註 1)。

      (三)宗教上:撒母耳被稱為第一位先知,雖然從前也有人被稱為先知(創 20:7、申 18:15、 士 6:8),但撒母耳訓練一批先知(撒上 19:20),立下先知制度的規模,故被列為先 知之首(撒上3:20、代下 35:18 、徒 3:24、來 11:32)。西洋教育史承認學校制度始 於以色列的先知學校,足見撒母耳對教育方面亦有貢獻(註 2)。

      撒母耳成長的時代在宗教方面是個黑暗時期。祭司公然行惡,招致上帝的審判, 約櫃又被擄。後來約櫃被放在亞比拿答家中足足有二十年之久,以色列全家才歸向耶 和華。不過他們跟今天的人一樣,又要拜耶和華,又要拜外邦神,好像拜多了才安心 似的。撒母耳卻勸戒他們,要一心歸順耶和華,除掉外邦神(撒上 7:3-4)。以色列人 接受撒母耳的勸導,單單事奉耶和華,以致於後來跟敵人打仗時,能夠得勝。以色列 人能夠維持一神教的信仰,撒母耳及以後興起的先知,功不可沒。


      撒母耳是一個禱告的人,由於他的代求,以色列人大勝非利士人(撒上 7:5-11)。 當以色列百姓求立王,不要撒母耳領導他們時,他也禱告耶和華(撒上 8:6)。他曾求 上帝打雷降雨,事就這樣成就(撒上 12:17-18)。他又說,他自己必不停止為以色列 百姓禱告(撒上 12:23)。後來,當耶和華後悔立掃羅為王時,他甚憂愁,終夜哀求耶 和華 (撒上 15:10-11)。詩篇 99:6 說,「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足見撒母 耳是禱告出了名的。先知耶利米領受上帝的話語,提到以色列百姓的罪惡和審判,他 轉達上帝的話說:「雖有摩西和撒母耳站在我面前代求,我的心也不顧惜這百姓」(耶 15:1)。撒母耳和摩西同被列為替百姓禱告的人,其重要性自不可言喻。

      總結來說,撒母耳是個承先啟後的人。他結束士師時代,開始王國與先知時代。 他敬畏上帝、體貼人,在黑暗的社會和教會裡,仍然做上帝忠心的僕人,一方面在上 帝面前為百姓代求,一方面又教導百姓專一事奉上帝,解決了以色列政治與宗教的危 機。他本身就是一個好榜樣,完全順服上帝、終身事奉上帝。像他這樣少有過失的人 ,在聖經中也不多見。

    附錄:難題試解

    1. 耶和華想要殺以利的兩個兒子?

      撒母耳記上 2:25 記載以利勸戒其子,他們不聽,這裡說是「因為耶和華想要殺 他們」。究竟他們不接受勸解,要不要自己負責任?如果是因為耶和華想要殺他們, 他們才不聽勸,他們不是變成沒有責任了嗎?為什麼又招來上帝的審判呢?

      原來聖經作者在表達「因果關係」時,通常會把最終原因歸諸於上帝,因為祂是 萬物、萬事之源。這樣的描述並不排除人有自由意志、須要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可能性 。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出埃及記屢次提到「上帝使法老的心剛硬」。中文和合本小字寫 著:或譯成「任憑」(出 4:21),意思是法老既然要硬心,上帝就任憑他,而這整個 事件就用「上帝使他心硬」來表達。以利的兒子作孽,自招咒詛,以利又不禁止他們 (撒上 3:13),其結局就是滅亡。要用上帝所設立的自然法則或人文法則導致他們滅 亡來表達,或用上帝想要殺他們來表達,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作惡者必亡,藐視上 帝者必被看輕。

    2. 擅觀約櫃被殺的,到底有多少人?上帝這樣的懲罰是否太嚴厲?

      撒母耳記上 6:19 記載約櫃被送回以色列地的伯示麥人田間所發生的一個悲劇。 這裡出現各種不同的譯文:

      和合本:

        耶和華因伯示麥人擅觀他的約櫃,就擊殺了他們七十人,那時有五萬人在那裡。百姓因耶和華大大擊殺他們,就哀哭了。

      現代中文譯本:

        上主擊殺了七十個伯示麥人,因為他們窺探約櫃。居民因上主在他們當中殺了那麼多人,都很哀傷。

      台語白話字:

        Ia-ho-hoa phah-si Pek-si-bek lang, in-ui in khoa I e iok-kui-lai, chiu phah-si in chhit -chap lang, go-ban-lang; peh-sin ai-khau, in-ui Ia-ho-hoa toa-toa phah - peh-sin.

      台語漢字:

        耶和華拍死伯示麥人,因為伸看伊的約櫃內,就拍死伸七十人;五萬人百姓哀哭。因為耶和華大大拍死百姓。

      究竟是七十人死,還是五萬人死,或五萬零七十人?這裡出現各種不同譯本的原 因是不同的原文抄本記載不同。舊約聖經是由希伯來文寫成的,當時沒有成書,只靠 手抄本在流傳。有些抄本在此只有「七十人」,有些抄本則寫「七十人,五萬人」。 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這一節是「七十人,五萬人」。由於伯示麥並未有五萬多居民, 這節經文不容易解釋。有些譯本,像現代中文譯本,乾脆採用「七十人」的抄本,省 掉解釋這五萬人怎麼來。猶太史家約瑟夫亦採用此種抄本。台語白話字根據希臘文七 十士譯本翻成「七十人,五萬人」,如此死亡人數就變成五萬零七十人。而和合本則 加以揣測、合理化,翻譯成死的人數有七十人,看的人有五萬人。台語漢字本來是根 據台語白話字直譯成漢字,但是在這節它改變了標點符號,變成死的有七十人,哀哭 的百姓有五萬人。這都顯示出翻譯上的困難。

      其次,為什麼擅觀約櫃就遭滅亡呢?上帝如此嚴厲嗎?其實不是上帝嚴厲,而是 祂的聖潔,使人無法站立在祂面前。比方說,太陽的光熱很強,一個人如果靠近太陽 ,一定活不了。假如有人硬要駕駛太空梭,飛往太陽,而被燒死,我們要怎麼說呢? 可能有人會這樣說:「上帝擊殺了這個人」,事實上是人無法靠近太陽而存活,而他 偏要靠近太陽。 民數記 4:19- 20,上帝曾經明白吩咐,除了祭司以外,任何人不得 挨近至聖所,連觀看都不可,免得他們死亡 (參看出埃及記 30:10、利未記 16:43、 希伯來書 9:7)。這是一個十分清楚的警告,以色列人可能忘了。經過這一個事件, 他們都說:「誰能在耶和華這聖潔的上帝面前侍立呢?」(撒上 6:20) 顯然,沒有人 能!他們再一次認識上帝聖潔的本性。這就是記載這整個事件的意義。

▲附註:

  1. 巴斯德,《聖經研究 I》, 楊牧谷譯, (香港:種籽出版社, 1992), p.329.
  2. 同註 1, p.331.

▲背金句:撒母耳記上 2:30b

▲作業:

  1. 請讀歷代志上 10 章、撒母耳記下 5-18 章,寫出你的感想與問題。
  2. 請預習第八課。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



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簡介
       
律法書| 王國的建立| 列王與先知| 詩歌與智慧文學| 先知書
     
耶穌生平|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門徒書信與啟示錄
【版權所有 歡迎應用 勿作商業目的之用】
欲購書籍,可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tel:886-2-23625282 ex 215 or 218, email: yoh-nuo@mail.pct.org.tw。另,出版單位已不再提供幻燈片,敬請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