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交換學生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建中與北一女過去曾舉辦交換學生的活動,兒子的學校今年也辦了類似的活動,他與幾個同學去建中做了三天交換學生,建中也有六位同學到他們班上過過新竹科學園區生活。

前一天接待家庭的媽媽就很體貼地打電話來歡迎,兒子到了的第一天晚上,她又打電話來叫我們放心,說孩子很好、很有禮貌。我知道不用替兒子擔心,他在外面的表現一定比在家還好,但接到這通電話還是讓我覺得寬心與安慰。

過了三天兒子回來,他說接待家庭帶他去五星級飯店吃大餐,又在台北逛了一些地方,上課很有意思,他也去看了他們的管樂社團練習,同學還送了他們校徽、班服作紀念。我很慶幸我們準備了禮物,否則去白吃白喝白住,實在不好意思。

相信這在兒子的高中生涯中,會是特別的一頁回憶。幾天的體驗也許不夠深入,但台北與新竹,別人的學校與自己的學校,別人家與自己家,一定有許多不同的感受。就像一出國,我們馬上會因為大環境的改變,而用新的眼光去看許多平常不注意的事。比方說,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大片草皮綠地?為什麼外國的公共洗手間這麼乾淨?為什麼別的國家中學生沒有髮禁?我們有什麼是真正好的中華文化?還是井底之蛙自吹自擂?我原來抱怨的事,也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的家其實最舒服,我的父母其實一點也不嘮叨,看看別人兄妹鬥嘴的樣子,我的兄弟姐妹實在夠好了。

大學有許多來自各國的交換學生,兩岸也有交換學者。我偶爾會在大學校園中碰到說得一口北京話的人問路,我先生也教過不懂中文,來科技城取經的外國學生,這讓我想到,也許我們可以來個交換教會作禮拜,交換父母來奉養,看看會有什麼效果?古人不是說「易子而教」嗎?現代人不是說,絕不要教自己的太太開車,恐怕會造成夫妻失和,發生車禍?

交換一下,是否就產生了禮貌、溫柔、好口氣,好態度?交換一下,也許才發現自己的家人最體貼,自己的教會最溫馨,自己的學校很不錯,自己的一切都是上帝訂做給我們,且是最好的。

看著回來的大兒子,他雖然不會甜言蜜語地說,還是我們家最好,但從他的言談與回家的興奮,讓我滿心感激有養育他的機會,以及作他母親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