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學教育》

| | | | 轉寄

離婚子女的情緒問題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根據中國民政部統計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現每天平均有4,000對夫妻離異。過去兩年來,離婚率以20%的增幅攀升。美國目前有超過五成的離婚率,至於北美華人婚姻的離婚統計雖沒有什麼官方統計資料,但據估計也有三四成之多。筆者曾輔導過許多進入離婚程序,或已離婚家庭的單親父母,深刻體驗到這個分離過程以及結果,所帶來的煎熬與傷痛,尤其是在父母離異的爭吵中,常造成孩子心靈上的傷害,若不及時裹傷,會帶給孩子一輩子的情感創傷。本期「新麗人」網路雜誌(www.chinesewomentoday.com)對此問題做了些深入的探討,盼望對單親父母做些心對心的談話。

分居或離婚對任何夫妻來說都是件艱難的事,而且此舉所帶給孩子們的困擾,決不在父母之下。

差不多所有父母離異的孩子都有過痛苦的情感經歷,如恐懼,失落,憤怒和迷惑等。但是,孩子們有恢復的潛力,並且的確會完全恢復。其實,大多數父母離異的孩子只要調整得好,相對來說都會健康成長。在幫助孩子處理離異帶來的心理危機時,父母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只有在正確的引導和接納、關愛之下,孩子們才能學會理解、處理父母離異所造成的情感創傷,心靈治癒的過程才能開始。

傷心和失落感

在小學時代,孩子們對父母離異的典型感受是傷心和錯綜複雜的失落感,而且常有強烈的悲傷和哀痛之情,渴望見到不同住的父親或母親,並懷念昔日完整家庭帶來的安全感。有些孩子甚至會對家庭現狀感到尷尬或羞恥。某些大一點的孩子可能還會覺得自己是父母離異的原因,因此內心自責。一部分孩子會把這些苦惱發洩出來(如哭泣),而另一些孩子卻竭力把感情藏在心底。


父母能做什麼?

· 幫助孩子用語言和非語言的方式(如文藝,音樂,寫作等)表達感情。
· 認可孩子的情感,並幫助孩子理解這些感受。
· 讓孩子相信這些感受是正常的。
· 根據孩子的年齡講明父母離異的原因,使孩子明白這不是他們的過錯。
· 幫助孩子認識其他父母離異的小孩,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 考慮讓孩子加入一個分居�離婚支持小組。


焦慮和恐懼

恐懼和擔憂也是小學時代的孩子們面對父母離異的普遍反應。因為父母的離異通常會毀掉完整家庭生活帶來的祥和安全感,使孩子置身于驚恐和不安全感之中。在面對生活中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時,有些孩子會體驗到一種鋪天蓋地的無助感覺;小一些的孩子甚至會害怕父母將要拋棄他們,或不再愛他們。而且在離異的過程中,孩子所常常目睹到的父母間衝突,也會令他們極其緊張,導致焦慮。有時候,這個年齡的孩子會相當坦率地把這些擔心講出來。但憂慮的各種症狀仍是普遍存在的,包括神經緊張的習慣如煩躁、坐立不安或啃指甲,以及身體症狀如胃痛或頭痛;在大一點的孩子身上,也會表現為對朋友避而不見或停止所有社交活動。


父母能做什麼?

· 避免在孩子面前起衝突。
· 儘量保持整個家庭的常規活動。
· 告訴孩子生活中會發生的變化:他們會在哪里生活,誰會照顧他們,等等。
· 讓孩子確信你愛他們,並會繼續照料他們。
· 允許大一點的孩子參與討論監護問題和不同住父母的探望計畫,但保留做決定的最終責任。
· 提供循序漸進的、孩子預料之中的管教。
· 為每一個孩子留出特別時間,陪他單獨渡過。
· 鼓勵孩子表達心裡的憂慮,並認同這些感受。
· 教孩子放鬆和處理問題的技巧。


憤怒和侵犯性

在父母離異的小學生中,憤怒的情緒也很普遍。有時孩子甚至會忍不住對父母出言不遜、指責諷刺以洩憤;大些的孩子還會開始有意出言傷害父母。孩子對父母的怒氣也可能用更微妙的形式出現,比如在行為上不配合,不服父母定的規則,或抱怨分配給個人的家務等等。有時,孩子的怒氣也能從一些攻擊性行為、與其他孩子或兄弟姐妹打架等問題上看出來。


父母能做什麼?

· 讓孩子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生氣是可以理解的。
· 教孩子用健康的方式來表達憤怒(如交談,做手工,體育運動,等等)。
· 管教孩子因怒而發的不當行為時,態度要堅決;並鼓勵他們使用更好的方式來處理情緒。
· 教導孩子如何處理沮喪和與其他孩子的衝突。
· 讓學校老師和其他照管孩子的人知道離異的情況,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問題。

幾乎所有父母離異的孩子在自我調整時都會遭遇某些困難。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們都能從這種危機下恢復過來,感情上的創傷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痊癒。如果一個孩子的沮喪超過一定限度,或持續了過長時間,就需要求助於職業的心理輔導來調整了。希望本文能幫助父母瞭解到離異對孩子的種種影響,以便採取措施來安撫心中困擾的孩子,並幫助他們成功處理相應問題,以平穩渡過這個困難時期。


新麗人網路雜誌六月份特刊

本專欄與新麗人網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