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從死地復生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十多年來莫妮卡生不如死。媒體稱她是「怪物的母親」,至今就連親戚們仍不准她公開自己的出身,以免家族蒙羞。儘管如此,她還是走出了死蔭幽谷。現在的她過著有意義的人生。她是怎樣從死地復生的呢?

■ 國家的悲劇

故事要從1989年12月6日講起,地點是蒙特利爾(Montreal)。那天在蒙特利爾大學綜合科技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發生了加拿大有史以來最慘絕人寰的校園槍殺案。為此,加拿大總理宣告這一天是國家的悲劇,並且特定每年12月6日國會降半旗,來紀念死者,並警惕世人不讓這樣的事再度發生。

對莫妮卡來說,當天不過是個尋常的日子,下班後,預備去教會禱告會前,她隨手打開電視,看見新聞播報校園槍殺慘案。她內心十分震驚,為死者哀傷,但不知怎麼搞的,心裡特別憐憫兇手的母親。

■ 驚嚇

隨後,她去禱告會,還特別提出要大家為兇手的母親祈禱,但萬萬沒想到,自己就是口中的那位母親。

據警方調查報告,她兒子馬克‧拉屏(Marc Lepine)是冷靜、有計劃地用半自動步槍濫殺無辜,殺死十四名女性,殺傷十名女性和四名男性。他留下一封遺書,說明自己是以死鳴志,抗議女性主義囂張,他認為女性不應該受高教育,搶走屬於男性的工作。

知道兒子就是那殺人不眨眼的兇手後,她處於震驚中好幾個月。每回,看到長得很像馬克的年輕人,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蹤。她並沒親眼看到馬克的遺體,一時間,在情感上沒辦法接受馬克死亡的事實,心裡總覺得馬克仍舊活著。她無法接受兒子死亡的現實,更別提接受兒子殺人行兇的事實。

■ 羞辱和罪疚感

在警方的烤問和媒體的播報下,她惟一的反應是沉默。有記者稱她是「怪物的母親」,她怎能反駁呢?又憑什麼為自己說話呢?她內心只有羞辱和罪疚,無顏面對受害者家屬和社會輿論。然而,又有誰明白她正面對喪子之痛。人們質問,怎麼會有母親養出這樣子的兒子。其實,她也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

她只想躲開人群。她反覆烤問自己,馬克仇視女性主義,是針對著她嗎?她是造成馬克憤世嫉俗的主因嗎?基本上,她學有專長(她學護理,有碩士學位),雖然不是女性主義者,但在兒子眼中,她是他所憤恨的女性主義者嗎?在馬克成長的年歲,她疏忽了哪些地方,以致造成兒子思想偏激,做出這等傷天害理的事?這些問題彷彿鬼魅般一直追著她。

■ 友誼的手

儘管眼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但有不少人向她伸出友誼的手。有些人素不相識寫信給她、安慰她、鼓勵她。她收到不少來自不同宗派的教會人士的信,總共收集了四大冊。這些鼓勵與安慰幫助她拉開了她與這悲劇事件之間的距離。其實,她也是這起校園慘案的受害人之一。

她所屬教會的弟兄姐妹沒有人因此唾棄她或不理她,反而是關心她。儘管大家的關懷並沒有使她揮別傷痛,她仍是埋在羞愧、罪疚中,但是這些善意的言行給予她些許力量活下去。

■ 生死的抉擇

然而,惡運的怪手似乎沒有放過她。馬克死後七年,她的女兒因服藥過量死亡。就這樣,她的一雙兒女相繼離世。她的心碎成片片,再也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事實上,她女兒從小就有問題,曾接受心理治療,效果有限。單親母親的她的確已經竭盡全力照顧孩子。

失去了女兒,她也不想活了。她只是祈禱,又祈禱,一日熬過一日。一直到2001年初,在教會遇見了一件轉變她生命的事。

那天是主日,她一早做了個惡夢,夢見自己快死了。她整個人被這個夢纏擾,拖著疲憊的身心,去教會崇拜,臉上佈滿憂鬱與沮喪,連認識的朋友也不想打招呼,逕自找了個位子坐下來。

等牧師一開口講道,她就再也撐不下去,整個人癱倒在鄰座女士的肩頭上。她覺得自己的生命力如洪水決堤般流出去,心想,也許死亡不是那麼可怕。她對鄰座的女士說:「若是我暈倒了,不要把我弄醒。」那個人大概是不知所措,連動也不敢動,一句話也沒說。

莫妮卡動也不動有好幾分鐘;突然,下腹疼痛,心臟狂跳,似乎要跳出胸口。她本以為自己大概心臟病發,但感到主對她說:「是誰給你心跳的?」她在腦袋裡回答:「是你,主。」她覺得主似乎在問她,是要生,還是要死?

她的回答是:「主啊!只要我能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你,服事你,我願意活下去。」

漸漸地,她的心跳恢復正常。於是,抬起自己的頭;這時,鄰座才如大夢驚醒,大聲嚷嚷,要大家來幫助莫妮卡。

莫妮卡目瞪口呆,環視四週。一切似乎很正常,然而,這一刻是兒女死後,她頭一次感到自己從罪疚的纏擾中得解放,平安充滿全身。聚會結束時,她覺得整個人飄飄然,全身暖洋洋的。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她沒睡飽,腦袋不清楚,亂想的。但她誠懇地分享,這次難以理解的經驗驅走她生命的寒冬;從此以後,她的生命開始有改變,並且有了新的意義。從那一刻起,她真的想要活下去,並且也有了活下去的力量。

■ 生命不再一樣

屬靈的世界比肉眼可見的世界更真實。從這一天起,她的人生不再是往下墜,而是往上攀登。她並不是在這個靈性的體驗後就一步登天,自此活著平安、喜樂、有意義的生活,而是從生活點點滴滴中,一步步走出陰霾。

她開始從生活的小事中,體驗樂趣。不但如此,她還積極參與義工。有記者問她,這樣積極做義工是否為了贖罪?她回答:「我相信沒有一件事是徒然發生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其他人所無法取代的。我的生命目的就是去幫助他人。我能夠給予社會的並不多。我在食物銀行做義工,有時去監獄做義工,有時在教會團體或是特別會議中擔任講員。當人們聽到我的分享,他們察覺自己內心深處的苦痛。他們告訴我一些從未讓人知道的內心隱情,諸如:兒子下監、家人自殺等,因為他們曉得我不會論斷他們。我的經歷幫助人們思考:『倘若她能夠克服,我也能克服自己的痛苦。』」

她的回答饒有深意。莫妮卡深知,不管自己做多少善事,都無法為自己或任何人贖罪,在基督教信仰中,只有耶穌基督能夠為人贖罪。然而,她義工的參與不僅幫助了許多和她過去一樣躲在生命黑洞中的人,並且從助人之中,她內心的陰霾、羞愧更進一步蒙醫治。

莫妮卡的故事透露了走出人生困境的秘訣:航行人生洋海遇風暴時,我們可以舉雙手投降,任由惡水將我們捲入海底,也可以舉雙手祈禱,向上帝求助,帶我們脫離困境。遇人生風暴的結局,端看你我的抉擇了。

◎本文與傳揚網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