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小小 2016.04.03
華人忌諱談死亡,認為碰觸這些話題,就會招來不幸。相較之下,基督徒是群異類,會把死亡放在嘴上,甚至每年固定有一整週思考死亡這回事。
每年三月底,世界各地基督宗教徒會過受難週。不少教會於周五受難日(Good Friday)舉行三個小時崇拜。那一天,十字架或用黑布遮蓋、或掛上荊棘冠冕,信徒們會禁食,參加崇拜者會身穿黑色的衣服,並一同默想基督在十架上的七句遺言。據說是從十七世紀,祕魯傳教士貝多亞(Alonso Messia Bedoya)開始這個傳統。每一言,配有一篇短講。牧者有自己的七言講章。《當祂在十架上:與侯活士默想基督最後七言》一書,是侯活士對七言的宣講與默想。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是當代知名的基督教倫理學教授,幾部影響基督教界的代表作已有中譯本,《暴力世界中的溫柔:軟弱群體的先知見證》、《異類僑居者:有別於世界的信仰群體》、《和平的國度:基督教倫理學獻議》、《馬太福音神學註釋》,以及這本《當祂在十架上》。閱讀這些書,重新爬梳想當然爾的信仰核心問題,好比:成為基督徒是甚麼意思?甚麼才是屬基督的?甚麼才是教會?教會怎樣成為教會?教會有否成為教會?然後讀者會被自己嚇到,進而深思每天讀經禱告的我是否是基督徒,是否是屬基督的,星期天去的教會是否是屬耶穌的教會。侯活士提出的洞見,有著先知視角,銳利獨特,直指人心,無怪乎,他於2001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美國最佳神學家」。本書是侯活士透過十架七言,反省十字架最根本的意義。
這本書,不厚,但不好讀。侯活士自己都如此認為,難讀不是因為他對文字的掌控力不足,詞不達意所造成,而是心理問題,你我難以接受十字架上聖父犧牲聖子的實況,也害怕思想十架七言,在世上所珍惜的那些會受到威脅。就像人們聊天不談對死亡的看法,不願意去面對死亡存在、甚至臨近的事實,因為我們活著其實是靠著「沒有死亡」為前設,來進行例行常規的活著。好比我愛使用週曆手冊做生涯規劃與紀錄。年度計劃分長程(十年)、中程(二至三年)、近程計畫(今年)。這已經設定自己十年內都不會死,而且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是跟現在差不多。如果有死亡,這個計畫表就無法做下去。至於我,覺得這本書難讀是因為深思十架七言,會碰觸到自己最深層的神學想法。如果信仰流於表面、沒有深度,那自然就讀不懂。十架七言是個奧秘。奧秘對於一般人而言,是一團無法解開的謎。但在基督信仰內,奧秘是指上帝已經揭露給世人的不易懂的事,信徒需要不斷地讓自己接受奧秘的刺激與衝擊。
傳統的十架七言,先後次序如下:
(一)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廿三34)
(二) 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了。(路廿三43)
(三) 「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約十九26-27)
(四)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太廿七46;可十五34)
(五) 我渴了。(約十九28)
(六) 成了!(約十九30)
(七)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路廿三46;參約十九30)
這七句話是摘自四卷福音書綜合整理而得。跨書卷的系統化歸納雖然有好處,但每一卷福音書原本各自有其編寫旨意與風格特色。若強拆出來,句子脫離上下文,會產生其他的問題。果然,善於問基礎問題的侯活士,就提出十架上的第一言應該是「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傳統上把這樣的順序,要帶出,「饒恕」、「救恩」、「關係」、「離棄」、「苦難」、「使命的完成」、「復和」的順序。饒恕放在第一,幫助信徒明白,何以耶穌不得不死。我們過去、現在、未來皆罪孽深重,都需要上帝的寬恕。然而,侯活士嚴肅地指出把焦點,從耶穌移到我們身上,這是致命的偏差。十架七言最重要的是要看見上帝,而不是看到人類自己。我們有著根深蒂固強烈的自戀情結。侯活士提醒,千萬不能把耶穌之死視為先知、殉道士或是革命家之死。耶穌把自己交出來,不是為了賦予死亡意義和目的。這是上帝之子的死!在進行十架七言默想,要緊緊地捉住這個要點。
侯活士的見解獨到。以第三言為例,我們華人很容易把這句話視作託付遺族。耶穌將死,不能再克盡孝道,所以把母親馬利亞托給他所愛的門徒。然而侯活士提醒福音書描寫的耶穌並非family-friendly(對家庭友善的),雖然基督教是pro-family(擁護家庭的)。
馬可福音3:31-35記載耶穌正在講道,他的母親和弟弟們在外面要找他。耶穌回:「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聽講的人,「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路加福音14:26耶穌甚至公開表示,「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
當然,耶穌這些反家庭式的言論有神學意涵,是要帶出更高的家庭(上帝國)觀,屬耶穌的,彼此是永遠的家人。侯活士提出,馬利亞是首生新造的人,她對應著亞伯拉罕。她是這個大家庭的第一人。我們憑著信心,成為基督裡開創新時代的兒女。上帝制止亞伯拉罕獻兒子,但天父沒有阻止馬利亞之子耶穌犧牲。耶穌對馬利亞說「母親,看你的兒子。」是叫她看出所生的這位,是為了犧牲自己而誕生,叫人可以得生。馬利亞親眼目睹聖子被殺為祭,她進入十架的黑暗,同時她必須要抓緊聖靈給的應許,耶穌是彌賽亞,必從十架成就這一切。耶穌接著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意思是馬利亞是這個新家庭的第一位,是這信仰的先驅。她是整個身體的一個肢體,我們同為肢體。我們跟馬利亞一起,因著盼望,在十架下忍耐等候。
讓我們回到聖經,審視耶穌的七言,再次認識我們所認信的那一位。受難週,或從本書,或從牧長們的七言講道,釐清自己對上帝的認信:十架七言反映了一位怎樣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