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論壇》

| | | | 轉寄

按理領受主餐:各人要省察自己的心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圖片提供/123RF


譯/Virginia Yip

領受主餐是一件很嚴肅的事,起碼對上帝來說是。然而,從當今許多教會實施主餐的情況來看,我們得到的印象卻非如此。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聖餐這個環節不過是主日崇拜最後一道附加的程序,而且教會更加注重的是怎麼盡快把這件事做完就算了,而不是怎麼讓會眾更加重視守主餐這件事。

久而久之,許多教會會友自打受洗加入教會後,就從來沒有被鼓勵要對這個聖禮的性質做出深刻的思考,更不用說在領餐前對預備領餐這件事的必要性有所思考了。守主餐很容易就被視為是一項宗教儀式,人們認為只要按時候照規矩行了就完事了。

按理還是不按理

保羅在對哥林多人論及來到主餐桌前這件事時,即提出了一個嚴重的警告,也提出了一個慎重的勸告。主餐這件事是上帝極其在乎的,當耶穌說「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時,祂乃是向祂的跟隨者發出了一道命令,吩咐他們要來到祂的桌前,守這個餐。其後,祂又藉著祂的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如何來到祂的桌前守這個餐。

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27節那裡,保羅說:「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單單就吃喝主餐是有可能「不按理」吃喝的(譯注)這句話來看,也足以讓我們在來到主的餐桌前停一停,認真思考一下了。

而當我們讀到,這個不按理吃喝主餐的罪,足以令到一個人「干犯主的身、主的血」時,我們不僅需要停一停腳步,更是要完全靜止行動,直到我們弄清楚保羅這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及我們施行主餐的方式到底做對了沒有,以致不會落入這種干犯主身體的嚴重錯誤中。

在第29節,保羅解釋了他這句話的意思,其嚴重性既指這項罪的本身,也指這項罪所帶來的後果。保羅說:「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不按理領受主餐就是指,在吃主的餅、喝主的杯時沒有正確認識到這餅和這杯所象徵的是什麼,以及基督呼召我們為了紀念祂的死而守聖餐的這一目的。

福音戲劇性的演繹

保羅在前面的經文就解釋過了,每當我們吃這餅、喝這杯時,就是為了紀念主的死(26節)。主餐乃是對福音戲劇式的演繹,是一種上帝為罪人提供恩典救贖之工肉眼可見的見證。主教導我們說,這些餅杯的設立,乃是為了提醒我們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所受的痛苦和具羞辱性的死。

耶穌要設立主餐這項規定,其本身就是變相對我們的一種控告或責備,責備我們什麼呢?祂的意思是說,除非有這種有形的記號,讓我們可以借助來常常被提醒,否則我們是很健忘的。健忘什麼呢?就是對自己已經是蒙了救贖之人這一事實、自己是需要被救贖的這一狀態,以及主為了救贖我們所付出的代價有多沉重等這些事情。主餐乃見證了祂的智慧和大愛,因為祂竟然俯就我們的軟弱,願意把一種持續不斷的、經常性的、戲劇演繹式的、可見的方式賜予我們,讓我們可以經常被提醒,使我們不會忘記這些救恩真理。

那麼,保羅告誡我們的話,就不能被錯誤地被解讀成,他的意思是如果教會讓很壞、很壞的罪人領受主餐,就是「不按理」領受主餐了。犯了最大、最多罪的罪人,來到主的餐桌前,乃是再合宜不過的事了,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是領餐者中的最佳人選。按理不按理的「理」(合宜性、配領餐性),不在於領受主餐這個人其個人的義。反之,一個罪人怎麼才是「按理」(配)來到主餐桌前呢?就是當他清晰地意識到他的罪性,以及基督為拯救他脫離罪而付出的巨大代價時。這時,他來領受主餐就是最配得、最合宜、最按理不過的了。

《海德堡要理問答》對這一點說得十分清楚,第81問這麼問:「聖餐是為哪些人設立的呢?」答:「就是那些真正厭棄自己的罪惡,且相信因為基督的緣故,他們的罪已得蒙赦免;並且相信他們罪得赦免之後的軟弱也借著基督的受苦、受死得蒙遮蓋的人;他們強烈的渴望信心會越來越得著堅固,過更聖潔的生活……。」

各人要省察自己

一個人來到主餐桌前卻沒有認真反思主餐的意義、也沒有有意識地紀念主的死,就是吃喝定在他自己身上的罪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這麼做,就是藐視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之功。

這就是在哥林多教會發生的事,而保羅說他們當中有的人患了重病,有的人甚至死了,正是由於他們如此不按理領受、辜負了主餐的緣故(30節)。上帝是可以因為人不按理領受主餐而擊殺人的。我們或許不把主餐當回事,但是上帝自己是從來不會的。

保羅對我們發出的警告,也正正襯托出他勸告我們那些話的重要性。我們在這件事上留意遵守上帝的話語,不但是為了順命、追求敬虔,也是為了保命啊!

保羅勸告我們要自我省察,免得我們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以致褻瀆了基督的死,惹來上帝的管教,「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28節)。他勸告我們要各自在我們的良心深處設立一個法庭,啟動一個探查我們生活為人的行動(注意,他說各人要「自己」省察)。

那在這個良心法庭上,我們要把什麼東西拿來提堂受審呢?我們全部的人生。那這樣的審查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要我們問自己:我們與這位為我們的罪流血犧牲的基督關係是不是正確?那麼與祂正確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呢?就是一個信靠悔改的人生——這不是說我們可以完完全全做到信靠悔改這件事(正如加爾文很有智慧地告誡我們的),而是指我們正活在一個信靠悔改的現實狀態中。

經歷上帝恩典的方式

只有當信靠和悔改不斷加強時,我們才越發能夠與持續纏累我們的各樣罪劃清界限,才會繼續不斷地面向基督,把我們所有的喜樂和盼望都安放在祂那裡、建基在祂為我們所成就的一切救贖之工上。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對上帝藉著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所做的工生發出真誠的愛和感恩。

所以,在預備領主餐時,我們需要省察的是我們看待自己罪的態度以及對待基督救贖之工的態度。當我們真正這麼做的時候,就必定發現,我們是不可能既不把自己的罪當回事兒,又同時可以為基督的救贖之工歡喜快樂的。賴爾(J.C. Ryle)說得好:「罪人如果生活在公開的罪中,並且不打算放棄這種罪惡的生活,就沒有任何理由到主餐桌前來領受主餐。不然就是對基督公認的羞辱,也是對祂福音的藐視了。一方面說我們要宣告我們在紀念主的死,另一方面又緊緊抓住導致主為我們死的原因,這不是很荒唐嗎?」

這麼說,主餐就是給信徒的一種經歷上帝恩典的方式(恩具)了。藉著主餐,信徒對上帝恩典的經歷得以加增。自我省察不應當是領受主餐的攔阻或障礙,而是為領受主餐所作出的預備之舉。保羅說,在我們做完了自我審查,「然後吃這餅、喝這杯。」當我們重新恢復對罪的恨惡、對主的依靠後,那就讓我們來存著快樂和盼望的心,掰主的餅、飲主的杯,與主共用主餐吧!

譯注: 《和合本》將「in an unworthy manner」這句相應的希臘文原文,譯作「不按理」;《新譯本》譯作「用不合適的態度」;《環球譯本》和《現代標準譯本》將之譯為「不合宜地」;《新普及譯本》將之譯為「不恰當地」。中文的各種翻譯,都譯不出「不配得」、 「辜負了」(unworthy)這重意思




英文原文名稱: 「Worthy Partaking: Examining the Heart」

原文出處:https://www.ligonier.org/learn/articles/worthy-partaking-examining-heart

本文為Virginia Yip葉老師為她的敬拜課程特別預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