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

| | | | 轉寄

第九課 啟示錄(一):主必再來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本課目的:

探討啟示錄的寫作背景與其主要信息。

▲具體目標:上完本課以後,學生應該能夠:

      1. 說出啟示錄的主要信息,至少一個。

      2. 說出啟示錄的解釋方法,至少一個。

▲本課金句:啟示錄 22:7

 新標點和合本:

  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

 現代中文譯本:

  看吧,我快要來了!那遵守這書上預言的人有福了!

 台語白話字:

  Goa kin-kin kau; siu chit pun chheh chham-gu e oe e u hok-khi.

 台語漢字:

  我緊緊到!守此本冊讖語的話的有福氣!

▲本課大綱:一、啟示錄的寫作背景

      二、啟示文體的特色

      三、啟示錄的解釋方法

      四、啟示錄的主旨與分段

▲相關經文:啟示錄 1-22 章。

▲討論與分享:

  1. 你對啟示錄的印象如何?你喜歡讀啟示錄嗎?為什麼?你覺得啟示錄和今日基督徒有關嗎?

  2. 使徒約翰在受到患難逼迫時,還能夠至死忠心,繼續服事主。換了是你,會是怎樣呢?如何才能夠幫助自己持續下去,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3. 對啟示錄的解釋方法,你最喜歡那一種?為什麼?

  4. 據你所知,啟示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麼?

  5. 耶穌基督再來的信息,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你是否感到鼓舞呢?你要如何預備主再來?

▲課程內容

一、啟示錄的寫作背景

  你對啟示錄的印象如何?你喜歡讀啟示錄嗎?為什麼?你覺得啟示錄和今日基督徒有關嗎?啟示錄不是一卷容易瞭解的書信,有的人對它敬而遠之,有的卻推崇備至。它是約翰以啟示文體寫給亞細亞七間教會的一封信,將他在拔摩島所見到的異象都寫出來,裡面有非常寶貴的信息,基督徒不能不注意。

  1. 作者與受信者:作者約翰自稱是耶穌基督的僕人,早期教父游斯丁、俄利根、愛任紐、優西比烏、耶柔米等人都認為,他就是耶穌的門徒約翰,後來稱為使徒約翰。但是到第三世紀亞歷山大的學者丟尼修(Dionysius, 250A.D.)卻主張,約翰福音和啟示錄不可能出自同一位作者,兩卷書的風格、內容與主題截然不同;而且約翰福音的希臘文精簡,啟示錄的希臘文卻相當生硬,文法上的錯誤也不少(註 1)。不過,從內容與用字來推斷兩卷書的作者是否為同一個人,很難有確定的結論。約翰寫啟示錄時可能沒有旁人協助或代筆;而寫作時期不同、目的不同,內容與風格自然不一樣。莫理斯就認為,約翰直接以此名字自稱,不加任何說明,應該是人人皆知的使徒約翰;何況還有早期教父的認定(註 2)。

  耶穌的門徒約翰,你對他有那些記憶?請大家輪流說出一件約翰的事蹟。

  使徒約翰是西庇太的兒子,原為漁夫,和哥哥雅各在加利利海邊一同蒙召。他們兩兄弟有個別名叫雷子,想必是個性暴譟。在跟隨耶穌三年之中,他們經常與彼得隨侍在耶穌身邊(可 5:37、9:2、14:33);雖然曾經落入權力的試探,透過母親要求耶穌在他再臨時做耶穌的左右手(可 10:35-45),後來卻眼見耶穌受審、走上十字架的道路。他自稱為耶穌所愛的門徒(約 13:23-25),耶穌臨死以前,將母親馬利亞交待給他(約 19:26-27)。耶穌復活之後,他和彼得聽到婦女報信,首先跑到墳墓看到空墳墓的現場(約 20:2,8);後來又有數次看見耶穌向他和其他門徒顯現(約 20:19-29)。在提比哩亞海邊,耶穌特別論到彼得和約翰的未來,門徒們都相信,約翰活得很長(約21:21-23)。

  使徒行傳記載約翰曾經和彼得一起醫治瘸腿的,並在公會前為耶穌復活作見證(徒3-4 章)。他在耶路撒冷教會具有相當的領導地位,當撒馬利亞人信主時,約翰曾與彼得同被派往撒馬利亞,為那裏的人按手禱告(徒 8:14-17)。保羅信主之後訪問耶路撒冷時,稱他為教會柱石之一(加 2:9)。沒多久,約翰的哥哥雅各被希律所殺(徒 12:1-2),耶路撒冷的門徒們陸續遭受到逼迫。約翰何時離開耶路撒冷聖經沒有記載,其晚年詳細情形如何,聖經亦未留下任何記錄。早期教父,擔任以弗所主教的坡律加得(Polycrates,190 A.D.)曾說,約翰晚年在以弗所為主作見證、作教師,最後在以弗所告終(註 3)。從他寫給各教會的書信來看,約翰與鄰近的亞細亞各教會都有聯絡。

  2. 寫作時間與背景:一般相信,作者約在公元 95 年寫啟示錄。那時,他被羅馬皇帝多米田放逐到拔摩海島(啟 1:9),在礦穴中作苦工。

  耶穌復活以後,門徒們開始傳福音時,羅馬政府對基督徒本來並無敵意。使徒保羅早期傳福音,屢受猶太人的逼迫和反對,羅馬官員還對使徒們採取保護的角色。事實上,保羅上告該撒,目的就是要擺脫猶太人的糾纏。但是自從尼祿(56-68A.D.)火燒羅馬城,卻嫁禍與基督徒時,羅馬人對基督徒的態度有明顯的改變。等到多米田(81-96A.D.)開始推動該撒崇拜,以口頭承認「該撒我主」為效忠羅馬的表現時,基督徒更是面臨困難的抉擇。羅馬皇帝並未禁止轄區內各地的人拜自己的神明,只要屬民承認「該撒我主」,他們就可以享有本身的宗教自由。但是基督徒只承認耶穌基督為主,不願意說「該撒我主」,他們遂被視為對羅馬皇帝不忠。使徒約翰就是這樣被捕、被放逐到拔摩海島。優西比烏曾說,多米田死後約翰被釋放,回到以弗所,在各地教會講述他所見到的異象(註 4)。啟示錄這封信就是寫給亞細亞七間教會的書信,約翰說自己是他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裏一同有分。」(啟 1:9) 足見作者和收信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使徒約翰在受到患難逼迫時,還能夠至死忠心,繼續服事主。換了是你,會是怎樣呢?如何才能夠幫助自己持續下去,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

二、啟示文體的特色

  啟示錄是新約中唯一以啟示文體寫成的一卷書。啟示文體是新舊約之間在猶太人中相當流行的一種文體,舊約中的但以理、以西結有部份屬之;偽經裡的以諾書、十二列祖遺訓、摩西被提記、以賽亞升天記、巴錄啟示錄等,都屬之。

  猶太人自許為上帝的選民,雖然在歷史中屢遭逼迫,但他們相信有一天,上帝要為他們興起一位君王,復興以色列國。他們把這個盼望寄望在大衛子孫身上。不過,隨著歷史的演變,情況愈來愈遭,這個盼望似乎遙遙無期,他們遂逐漸發展出一種歷史模式,將整個時間劃分成兩個世代:今生是完全敗壞、無可救藥了,唯有來世,也就是萬物結局時,上帝親自臨到,建立祂的國度,那時,他們必能享受上帝所賜的位分(註 5)。啟示文體的作品就是在描述這兩個世代交替之間所要發生的各種災難以及來世的祝福。其目的就在鼓勵在受壓迫中,因信仰而受苦的人。

  歸納起來,啟示文體有以下幾個特色(註 6):

  (1) 對現況極度絕望,而對上帝的介入寄予厚望;

  (2) 採用象徵性字彙、夢兆和異象;

  (3) 描寫屬天與惡魔權勢相對抗,它們是上帝計劃進展的工具;

  (4) 預言惡人面臨大災難的審判,義人得到超自然的拯救;

  (5) 常用歷史上的著名人為筆名,像以諾、以斯拉等。

  啟示錄雖然為啟示文體,但是它又與一般的啟示文體有區別,第一,作者署名,第二,它有特定的收信對象,這都是它和其他啟示文體作品不同之處。

  啟示文體是承繼舊約先知書的一種作品,它充滿了許多象徵性的語言,這些象徵有不少借自迦南或希臘宗教的神話故事。雖然在形式和意象上啟示文體受到猶太四周圍文化的影響,但其內容卻承襲了舊約先知的預言。它所扮演的角色是要再次確認先知所提到的應許必定成就(註 7)。

  啟示文體通常與終末論有關,它所設想的終末狀況是整個宇宙產生徹底的變化,有上帝直接介入、對列邦作全面性的審判、一個新的拯救時代的來臨,這是啟示文體最基本的信念(註 8)。

  啟示文體通常盛行於全國面臨大危機之時,最明顯的是公元前第二世紀,猶太人受到敘利亞西流古王朝安提阿哥依比芬尼的迫害(註 9);而它最後的出現在公元 70年耶路撒冷聖殿被毀,還有稍後對羅馬人反叛的失敗時(註 10)。

三、啟示錄的解釋方法

  啟示錄屬啟示文體,各種解釋莫衷一是。葛理翰說,光是一個象徵性字眼,他就曾經聽過有超過一百種以上的解釋(註 11)。可能正因為這緣故吧,有許多人對啟示錄望而生畏,不知道它到底在說些什麼。路德和慈運理都曾經對啟示錄表示存疑(註12);加爾文的全套聖經註釋亦缺啟示錄。可見解釋啟示錄的確有其困難在。

  事實上,只要我們把握住重點、把握住作者已經講清楚的部份,啟示錄的信息仍然清晰可見:它告訴我們,基督必然得勝,主必再來,那時新天新地出現,上帝住在人間;但在此之前,這世界將經歷極大的災難。葛理翰曾經用觀賞印象派的油畫來作比方,近看根本無法掌握其內容,唯有退後幾步才能看清楚藝術家美麗的構想(註 13)。

  大體上來說,解釋啟示錄的方法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主張啟示錄只是一幅象徵性圖畫,描寫善與惡、基督教與異教爭戰的屬靈真理,它並未預言歷史上的什麼事件。當一個道德上的大問題獲得解決時,可以說審判日已經來臨;基督的來臨在這種解釋中顯得不大重要。這一類的主張稱為「理想派」的解釋法。

  第二類的主張認為,啟示錄所預言的,在人類歷史中一定會應驗。至於如何應驗、在什麼時候應驗,又可大致分為三種看法:

  (1) 過去派:根據過去派的解釋,啟示錄所言,以當時作者來看都已經在過去的教會歷史實現了,啟示錄 17:10 所說的七個王,就是羅馬皇帝自亞古士督開始算起的七個皇帝(註 14)。作者提及未來的審判只不過是對當時的邪惡表示憤慨。

  (2) 歷史派:歷史派認為,啟示錄所言係按順序,從使徒時代末期一直到末世,將教會歷史即將發生的大事預先都說出來了。因此,每一個異象、每一個印、每一個碗,都可以對照歷史上的某一個時代。例如七印預指羅馬帝國衰落之前的七個時期、七號指蠻族與回教徒入侵、那獸指十六世紀的教皇體制、七碗指十九世紀對教皇與回教徒的七個審判(註 15)。這種解釋最大的困難是在對照歷史事件時,彼此之間並沒有一致性的看法,讓信徒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從那一種說法。

  (3) 未來派:未來派認為,啟示錄所預言大部份是末世才要發生的事。第二、三章的七個教會是預指教會歷史的七個時期,第四章至第十九章則指耶穌再來之前一個短時期所要發生的的災難,第二十章提到千禧年與大審判,第二十一、二十二章則提到新天新地。

  在歷史派和未來派中,他們還關心另一個議題。啟示錄第 20 章提到聖徒將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究竟這一千年是發生在耶穌再來之前或之後,學者有不同見解:

  (1) 前千禧年派:耶穌基督先來臨,建立他的國度,義人將復活,與基督一同在世上統治一千年。一千年後,還有一次最後的叛變,但這叛變立刻會被制止,接著審判來臨,永恆的國度來到。

  (2) 後千禧年派:耶穌基督在這一千年之後才來臨,而這一千年中,福音廣傳,引入和平之治,然後基督再來,作最後的審判。

  (3) 無千禧年派:千禧年並未實際存在,它只是死人所面臨的一種過渡狀態。

  以上這些不同的看法,教會與學術界均有人主張。持不同見解的人可以互相包容,因為這並不是有關核心真理之爭辯。

  對啟示錄的解釋方法,你最喜歡那一種?為什麼?

四、啟示錄的主旨與分段

  雖然讀啟示錄有一些比較難理解的地方,但是主給我們的應許說:「念這書上預言的和那些聽見又遵守其中所記載的,都是有福的,因為日期近了。」(啟 1:3) 是的,日子不多了,讓我們一起來讀啟示錄,又遵守它,好領受主的祝福。

  啟示錄一共 22 章,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段落:

   1-3 章:主給亞細亞七間教會的信息

   4-5 章:上帝掌管一切

    6-16 章:即將來臨的大災難

  17-18 章:巴比倫受罰

     19 章:基督最後得勝

  20-22 章:末日審判與新耶路撒冷

  以上是根據內容的信息來加以分段,如果根據作者本身的經驗,啟示錄可以說是由一連串的異象所組成(註 16):

  1:9-3:22 第一個異象:教會中的基督

  4:1-16:21 第二個異象:宇宙中的耶穌

  17:1-21:8 第三個異象:征服中的基督

  21:9-22:5 第四個異象:高峰中的基督

  22:6-21 結語:向人挑戰的基督

  滕慕理根據這樣的分析指出,啟示錄的中心要旨就是基督如何在啟示未來的事情上彰顯他自己。在最後的結語中,他三次重複地說:「我必快來」。第一次,他說:「看哪,我必快來!凡遵守這書上預言的有福了!」(啟 22:7) 第二次又說:「看哪,我必快來!賞罰在我,要照個人所行的報應他。」(啟 22:12) 第三次,當主說:「是了,我必快來!」啟示錄的作者約翰馬上回應說:「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 22:20) 主必快來,這一方面是重述他給教會的應許,一方面也是向全世界提出警告(註 17),因為主來的日子,也就是全世界要面臨審判的日子。感謝主,他要更新一切,將有新天新地的來臨,主要永遠作王(啟 21:1-2)!

  據你所知,啟示錄最主要的信息是什麼?

  耶穌基督再來的信息,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你是否感到鼓舞呢?你要如何預備主再來?

▲附註:

  1. 巴克萊,《啟示錄注釋上冊》, 文國偉譯,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97),p.18.

  2. 莫理斯(L.Morris),《啟示錄》, 陳詠譯,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 (台北:校園出版社, 1995), pp.21-30.

  3. R.V.G. Tasker, "John, the apostle," The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vol.2, (Wheaton: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0), pp.794-795.

  4. 巴克萊,《啟示錄注釋上冊》, 文國偉譯,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97), p.19.

  5. 同上,pp. 5-6.

  6. 滕慕理,《新約綜覽》, (香港:宣道出版社, 1991), p.309.

  7. R. J. Bauckham, "Apocalyptic," The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vol.1, (Wheaton: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0), p.74.

  8. 同上,p.73.

  9. 這就是安提阿哥 IV,他迫害猶太人的經過,見梁望惠,《耶穌生平》, (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 1998), pp.10-11.

  10. R. J. Bauckham, "Apocalyptic," The Illustrated Bible Dictionary, vol.1, (Wheaton: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80), p.74.

  11. 葛理翰,《蹄聲漸近》, (香港:海天書樓, 1987), p.7.

  12. 巴克萊,《啟示錄注釋上冊》, 文國偉譯, (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1997), pp.3-4.

  13. 葛理翰,《蹄聲漸近》, (香港:海天書樓, 1987), p.4.

  14. 巴斯德(J.S. Baxter),《聖經研究 III》, 吳主光譯, (香港:種籽出版社, 1992), p.684.

  15. 同上,p.685.

  16. 這是滕慕理的分法,詳見滕慕理,《新約綜覽》, (香港:宣道出版社, 1991), pp.315-318.

  17. 同上,pp.315-318.

▲背金句:啟示錄 22:7

▲作業:

 

  1. 請閱讀啟示錄 9-16 章。

  2. 請預習第十課的課文。

歡迎參觀 梁望惠 的個人網站



成人主日學聖經課程簡介
       
律法書| 王國的建立| 列王與先知| 詩歌與智慧文學| 先知書
     
耶穌生平| 使徒行傳與保羅書信| 門徒書信與啟示錄
【版權所有 歡迎應用 勿作商業目的之用】
欲購書籍,可洽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tel:886-2-23625282 ex 215 or 218, email: yoh-nuo@mail.pct.org.tw。另,出版單位已不再提供幻燈片,敬請諒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