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與生活》

| | | | 轉寄

走過PK這段路(下)

索引 | « 前篇 | 次篇 »

基本上,雅各身後的PK,主要有兩種出走的身影,分別是顯性與隱性。前者大喇喇地拒絕繼續參與信仰活動,只是偶爾在大過年的時候,不得不返家團員時虛應一下故事,然後行禮如儀一番。

 他們出走的步伐,是屬於大步而踉蹌的。因為,在他們拒絕濃濃的信仰氣氛背後,其實多少經驗過「訝異」的觸發。不是父母親竟然被長執修理的訝異,就是對雙親信仰�生活的矛盾之處感到訝異。

 其實這兩者都是極為平凡的信仰歷程,但是由於雙親身份深度的宗教性意涵,導致小PK在來不及建立一個成熟的分辨機制之前,就已經在訝異的觸發中轉向出走的曠野。

●給我可以吶喊的曠野

 對於隱性出走的PK而言,他們的觸發點大致相似,但或許由於個性特質的差異,所表達出來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他們通常會考慮到雙親在教會中角色的微妙之處,而選擇與教會生活保持一種極為「禮貌」的關係,但正是在這種正襟危坐的得體背後,隱藏著一份對宗教生活中不得不然的無奈。

 他們獲得的關注,往往遠比顯性出走來得少,因為他們表面上仍然穩定地出現在教會的活動之中,實際上在他們禮貌互動的背後,卻渴望一個可以吶喊的曠野。

 不管是顯性亦或者是隱性,雅各當晚所遇見的天梯,都仍將落在每一個PK出走的曠野之中。

 上帝應許與失望、落寞、憤怒、懊悔、茫然的心靈同在。正是在自己的曠野,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雅各終於遇見屬於他自己的上帝,也唯有在這條「出走」的命途中,雅各得以「走出」雙親所框架的信仰結構,學習處理自己生命中的上帝經驗。

●可有任何選擇機會?

 如果昔日的雅各擁有曠野、擁有異鄉的星空,我們的PK擁有什麼?他擁有最低限度的「選擇權」嗎?還是他們被層層的宗教警示牌,與濃濃的信仰告誡聲,剝奪了擁有自己曠野的機會?

 面對出走,多數人是不安、尷尬與難以處理的,但是不要忘了,在雅各的出走歷程中,他仍然繼續經驗人生種種的美好,出走的雅各雖然不在父母親的身邊、不在宗教形式的監管下,卻仍然繼續是天父美好工作的一部分。

三、尋回的確定

 雅各終究踏上返鄉的道路,歷經婚姻、家庭、事業的種種滋味,雅各不僅轉向他雙親的家鄉,更是重回上帝的懷抱。

 這一次的會遇算是一個深度的整理,卻也是嚴肅的檢視。儘管雅各在差遣所有財貨與家人的焦慮行動中,仍然顯露出他沒有意識到上帝無條件同在的事實,但我們終究看見那偉大的摔跤身影,出現在這個昔日感動過的離家曠野中。

●回到上帝懷抱裡

 PK終於回家了,不過回到的並不是宗教的活動之中,而是上帝的懷抱裡。在這一次的摔跤中,焦慮、驚恐夾雜著汗水、淚水一次過都拋向那個聖者,儘管在最後在緊抓不放的行動中,PK看起來似乎掌握了「抓住應許」的訣竅,實際上根本是應許的上帝托住了他。

 但重點已經不是PK的信心導致了這次的重逢,還是上帝的臨在成就這次的會遇,重點是PK經驗到他真的可以如此親近地賴在聖者的懷中。

 「給我祝福!」,這是一種極為個人性的生命吶喊,喊出生命中積醞已久的心情。這個聲音不適合於和諧的聖歌隊,也不屬於主日學合班裡的諄諄善誘;然而,這個劃破天際的哭喊,正是PK在得體的教會禮儀中失落的自由,如今重新回到了他的身上。

 PK的生命歷程,可謂詩歌人生─從吟唱感恩詩的確定,到吶喊哀歌的激動,最終卻以沙啞的聲音唱出心底深處的讚美詩。這個時候的雅各,或許已經不符合傳統聖歌隊在美聲與音質上的要求,卻能夠在沙啞滄桑之中,找到自己獨特的音域,並且勇敢唱出自己的聲調。

●恩典中的自由

 PK究竟要的是什麼?每一個PK都有著不想要被齊一化原因。

 但不論出走與否、返鄉與否,PK要的非常明確,就是那在「恩典中的自由」─不被雙親身份的特殊性剝奪掉我們認識自己、成為自己的自由,也不被教會的眼光限制住我們親近上帝、擁抱上帝的形式。我們不過是與任何一個需要親身經歷上帝的平凡人一樣,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真實的曠野。